一個“90后”農民的過年故事
摘要:記者 溫培雅2月22日,農歷正月初四。在驛城區東風街道辦事處周莊村委,“開門迎春春滿院,抬頭見喜喜事多”的大紅春聯貼在一個整潔的農家小別墅門前。一輛嶄新的
記者 溫培雅
“去年忙了一年,算算賬就算落了這輛車。一年的辛苦也值了。春運人多,媳婦沒坐過飛機,我就在網上訂了機票,讓她帶著孩子坐飛機先回來。我是收完賬才開著新車回來的。過罷初七我就去寧波,準備再買一輛叉車,大干一番!”他黝黑的臉上掛著笑,帶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每年的春節,總是我國最大的一次遷徙潮,盡管這些在外務工者去的地方都不一樣,但是他們卻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回家過年。在春節的時候,與親朋好友團圓,說說一年的收獲和酸甜。
說起來,楊昆已經算是“農三代”了。從爺爺那輩就是農民。但是出外打過幾年工的楊昆腦子活,見識廣,不愿被土地束縛住。2012年,楊昆帶著媳婦遠赴寧波打工,他當時的目的很簡單:掙點錢,蓋所房,把日子過得好一點。但是在買了屬于自己的第一輛叉車之后,業務滾滾而來,他敏銳地發現了叉車運貨在這里的廣闊市場。第一年,他就把買叉車投入的十幾萬元本錢就掙回來了。接著,他又買了第二輛、第三輛……他的眼界越來越寬廣,他的人生規劃越來越遠大,這個天中走出的小伙子以老家人特有的熱情、真誠在異鄉樹起了自己的品牌。為了盡快拉完客戶的貨物,他有過一天一夜不睡覺、不吃飯的歷史,他的吃苦耐勞贏來了固定的客戶群。 老家的小別墅蓋起來了,但是這里已經裝不下一個年輕人飛翔的夢想。2013年,他又購買了運輸叉車的運輸車,拓展了自己的業務范圍,開始了新的起飛。很多老年人都勸他說:“掙點錢算了,投入這么大,賠錢咋辦?”他信心十足地說:“創業怎么可能沒有風險。不趁年輕時拼搏,像別人一樣在牌場上和地里消磨時間,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25歲的楊昆已經擁有三輛叉車和一輛運輸車,成了地道的小老板。三歲的兒子也被他接到寧波上幼兒園。“讓孩子接受大城市的素質教育,將來靠這個掙錢!”他用手指指自己的頭,開心地笑著,身后大紅的“福”字閃閃發光。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