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學生攝制微電影 輕松幽默中探討留學生活(圖)
摘要:Channel C團隊成員合影。(美國《星島日報》)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道,2年前,中國留學生牛牧歌和同學在社交媒體建立了視頻頻道,制作一些反映中國留學生生活的小視頻
Channel C團隊成員合影。(美國《星島日報》)
據美國《星島日報》報道,2年前,中國留學生牛牧歌和同學在社交媒體建立了視頻頻道,制作一些反映中國留學生生活的小視頻,幫助中美兩國學生加深彼此之間的了解。本周,他們制作的首部微電影《我的“老外”室友:牧歌與凱瑟琳》即將多個網站發布,以輕松幽默的方式繼續探討留學生話題。
中國學生為什么要來美國留學?中國學生為什么不說英語?中國學生為什么不喜歡參加派對?對于許多美國本地學生而言,這是他們對中國留學生群體存在的困惑。租房、做飯、洗衣、社交……對于許多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學生來說,這些最平常最普通的事宜到了美國就成為新的挑戰。
目前就讀于哥倫比亞新聞學院研究生一年級的牛牧歌是Channel C的創辦人及制片人,同時也是《我的“老外”室友》的主演。
高中就從上海來到美國求學的她從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獲得新聞學及經濟學兩個專業的學位后,回北京工作一年,繼續來到紐約追逐新聞夢想。
不過牛牧歌坦言,創辦Channel C及制作留學生題材的短片則主要受到個人經歷及所見所聞的影響。她說,在麥迪遜分校就讀時,學校為了促進此校中美學生的交流,曾經舉辦過相關活動。然而,中美學生的反應并不熱烈,前去參加的中國學生僅有她與繆思等3名學生參加,美國學生也寥寥無幾。
另一方面,中美學生之間也確實存在文化差異、缺乏了解等問題。牛牧歌說,中國學生常常出現“抱團”的情況,比如在電梯里,如果有一個以上的中國學生和美國學生,中國學生通常彼此用中文聊天,被晾在一旁的美國學生就顯得很尷尬。
事實上,不少中國學生內心都渴望與美國同學交流,融入到他們中去,但中國留學生所表現出的狀態又讓美國同學無法感受到他們的意愿。她說,“一些中國學生好像生活在一個封閉的世界里,而美國同學也因為不了解加上害怕冒犯到中國學生,不去主動與他們交流。”
為了解答中國與美國學生心中存在的一些疑問與困惑,牛牧歌與同學繆思、潘芳迪創辦了Channel C,他們拍攝一些節奏明快、輕松幽默的短片講述留學生活中的趣事和尷尬事。
作為一個留學生,牛牧歌對于如何融入美國社會也有自己的體會,“很多中國學生都很有才華,但我感覺好像都用在辦各種春晚上了。”她說,中國學生不應該關起門來,而應該在更廣泛的范圍里展示自己。
她還說,融入美國社會并非要模仿美國人的思維模式與生活方式,完完全全的改變自己,“其實做自己也能交到不同背景的朋友。真正的朋友是能夠理解彼此之間的差異并欣賞這種差異的。”(許可)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中國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