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滬地方兩會關注“漂一族”生存“限”象
摘要: 在當地有沒有車子、房子、戶口本子?這是在北京、上海打拼的“漂族”們不得不面對的尷尬提問。在日前召開的北京、上海“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為治
在當地有沒有車子、房子、戶口本子?這是在北京、上海打拼的“漂族”們不得不面對的尷尬提問。在日前召開的北京、上海“兩會”上,不少代表委員為治“限”支招,官方也對設“限”亮明態度。
車子限購:人大代表建議上海也“搖號”
在異鄉擁有一臺私家車,是不少“漂族”的奮斗目標。然而,在大城市達成這一愿望并不能一步到位。
目前,全國有8個城市實行汽車限購。其中,上海實行私車牌照額度拍賣制度,因競標激烈,催生了不少“天價車牌”。在25日的上海市人代會上,市人大代表李飛康表示,私車牌照的額度已經實行警示價競拍,已喪失拍賣的成分,失去競價的意義。因此他建議,以家庭為單位搖號取得車牌。
北京市目前即采取車牌搖號的方式,但“高門檻”的搖號申請資格和較低的中簽率,使得“漂族”的購車夢不能一步到位。即便“搖”到一輛車,也得遵照“限行”政策。今年北京“兩會”期間,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表示,今年將繼續延續以往的尾號限行措施。
有了車,停車位也是一個“大麻煩”。數據顯示,目前北京市擁有停車位280余萬個,相較于汽車總量,車位遠遠不夠。此外,北京市政協委員鄭實提出,“九龍治水”的格局就造成現在公眾遇到有關停車服務、投訴的需求時解決起來非常麻煩,甚至得不到解決。他建議,破解“停車難”需建立專業的統一管理機構。
這一問題在此次北京“兩會”有所回聲。北京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杜德印表示,今年擬對機動車停車管理規定在進行預案研究基礎上開展立項論證。
房子限購:京滬均不松綁
除了購車,“漂族”在北京、上海也存在購房限制。據北京市副市長陳剛23日介紹,目前北京房地產價格正有所回落,房價正理性回歸,但是取消限購的問題暫不在考慮范圍內。
上海“兩會”上,官方也明確了不松綁限購的態度。有委員提議,對符合一定條件的非滬籍單身人士等部分居民,適當放寬住房限購政策。對此,上海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局長劉海生回應稱,上海仍將繼續執行嚴格的住房限購政策。
在“住”的問題上,群租問題亦為京滬“兩會”所關注。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1月,上海全市已累計整治“群租”3.72萬戶,整治率接近80%。2015年上海市《政府工作報告》在總結2014年工作時指出,城市管理和社會治理力度進一步加大,“群租”等頑癥整治初見成效。
北京市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將推動制定房屋租賃管理條例,開展新一輪地下空間三年整治,依法治理群租房。同時,北京市住建委副主任王榮武對“屋租賃管理條例”的立法化進一步表述,稱將“強化房屋出租人的責任”。
早在2013年7月,北京即已下發通知規制群租房,要求出租住房的每個房間居住人數不得超過2人,人均居住面積不得低于5平方米。此次北京“兩會”上,王榮武則提到,北京市2014年治理違規群租房超過2萬套,但由于本市出租房屋超過150萬套,僅靠人盯人和自律并不能完成治理目標。
上海市政協常委屠海鳴對治理群租的建議是“疏堵結合”。他指出,“治理群租的初衷是為了維護租房人的權益,保證他們的人身及財產安全,但如果只是一味地‘封堵’,可能反而會增加群租房消費群體的生活成本,導致更多來自‘底層’的抱怨。”
戶口本子嚴控:北京居住證制度今年確定出臺
除了車子、房子,對于“漂族”來說,一紙戶口更是難以企及。
作為人口突破2000萬大關的超大城市,北京、上海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均提到要“嚴控人口規模”。
其中,北京市政協委員、外經貿大學法學院副院長蘇號朋表示,應嚴格控制因就業而取得北京戶籍的戶籍人口,建議探索在京工作者落戶河北的政策。對此,有評論指出,這種做法等于歡迎“北漂”在京打工,卻不為之提供市民應享有的公共服務。也有評論認為,若將此說法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層面考慮,或不失為一個新視角。
在嚴控人口規模的同時,北京市仍留下一扇“窗戶”:人才引進。北京市長王安順25日表示,北京要控制人口,但絕不限制人才。北京將在人才引進和激勵政策制定上會有重大突破,為人才創造更好的環境,包括制定落戶、住房、子女就學等方面的優惠政策。
另據北京市副市長張延昆透露,北京居住證制度今年確定出臺,目前研究方案已完成。此外,北京將研究制定積分落戶政策。而作為積分落戶制度的先行者,上海也將對該制度進一步完善。
日前,北京市政協委員周繼東表示,積分落戶尚無定論,難點一是居住證附著的公共服務到底有多少;二是以后能不能成為入戶渠道,如何積分,都有待研究。他認為,北京居住證將與戶籍掛鉤,涉及人群不會太大。(完)
(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中國新聞網 )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