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不差錢” 19家公司兩日出手58億元
摘要: 大概是因為那句“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俗語在投資者的心中地位日漸穩固,越來越多的人對理財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上市公司也不甘落后,紛紛發布公告宣布購
大概是因為那句“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的俗語在投資者的心中地位日漸穩固,越來越多的人對理財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上市公司也不甘落后,紛紛發布公告宣布購買理財產品。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僅1月24日和1月26日兩天,兩市即有19家公司發布了購買理財產品的公告,經計算,理財總額約為58億元。查閱今年以來兩市所有的公告可以發現,理財已有“井噴”的跡象:有約300份關于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的相關公告刊出,涉及上市公司上百家,且有多家公司在短期內頻繁購買理財產品。
購買理財產品的上市公司,對于資金的來源大部分有所表述,總的來看,自有資金和此前定增、IPO時募集的資金仍是理財“本金”的主要來源,而這些公司購買的理財產品,大部分為保本型、短期理財產品,收益率在5%左右。
今年以來發布的理財公告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大概因為新年伊始的原因,公司公告稱經董事會審議決定,計劃在年內開展理財業務;一類是公司直接公告購買理財產品的明細情況。
在過往的時間里,有不少上市公司因為對理財太過熱情,使得主要利潤的結構產生了嚴重依賴理財的狀況,從而遭到了投資者的詬病。對于購買理財產品,雖然不少公司稱,旨在“確保公司日常經營和資金安全的前提下,以閑置資金適度進行保本型的投資理財業務,此項業務開展不會影響到公司主營業務的正常經營,且通過使用閑置資金進行短期銀行理財業務,能提高公司資金使用效率,降低財務費用,合理利用閑置資金,增加投資收益,從而提升公司整體業績水平,為公司和股東謀取更多的投資回報。”
但是,有市場人士提醒,雖然上市公司用閑散資金理財可以保證資金增值并增厚業績,但需注意不要偏離主業,使公司利潤的結構能夠科學、合理。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中國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