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劉積學(1880~1960) 號群士,新蔡縣古呂鎮新華街人。16歲中秀才,20歲補廩膳生。因受新學影響,于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在開封與車鉞、王梅溪等人共創“半日學堂&rdqu
劉積學(1880~1960) 號群士,新蔡縣古呂鎮新華街人。16歲中秀才,20歲補廩膳生。因受新學影響,于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在開封與車鉞、王梅溪等人共創“半日學堂”,借以傳播革命思想。次年鄉試中癸卯科舉人。光緒三十年(1904)至三十一年(1905)就讀于河南武備學堂。光緒三十二年(1906)二月以官費赴日本留學作,初入巢鴨宏文學校補習日語。5月,加入中國同盟會,并任河南留日學生支部書記。光緒三十三年(1907),入小石川區實科學校理化專修班學習,12月任河南留日學生創辦《河南》雜志總編輯。光緒三十四年,考入東京法政大學政治科學習。同年夏任同盟會河南留日學生支部長。宣統三年(1911)9月,畢業回國至開封,準備策應武昌起義。10月,武昌起義傳檄河南,河南革命同志分4路聯絡舉義,劉負責新鄭、密縣、葉縣、南陽一路。適逢南北議和,兵罷。1912年元月,中華民國成立。2月,劉積學當選為民國臨時參議院議員,翌年3月當選參議院正式參議員。1914年7月加入中華革命黨。1917年7月,赴廣州參加孫中山召開的非常國會,參與護法活動。1921年返滬休養。1922年12月,出任河南自治籌備處處長,負責制訂河南縣市自治條例。1923年8月14日,被吳佩孚以“假自治、樹黨營私、冀圖顛覆當局”罪名扣押, 9月22日獲釋,全省自治停辦。1924年1月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會后組成國民黨河南省臨時執行委員會,劉積學等7人為執行委員。1925年2月,應國民二軍胡笠生邀請,出任河南省政務廳廳長。11月,國民黨右派人物鄒魯、謝持等在北京召開所謂國民黨一屆四中全會,通過反對國共合作決議案。后經舊國會議員居正、張繼介紹,劉加入“西山會議派”,并在次年4月被推為中央委員。不久,國民二軍失敗,劉赴上海養病。及至廣東國民革命軍北伐,被廣東國民政府任命為河南宣撫使,駐信陽柳林車站。1927年因宣撫使一職裁撤,重返上海。1927年9月,寧、滬、漢三派合流后,被選為國民黨特別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1928年10月,國民黨政府采取五院制后,劉積學任立法院立法委員,并連任10年。1939年日軍進逼南京,國民政府搬遷重慶。5月,河南省參議會成立,劉被推為議長,遂辭去立法委員職務。1943年,河南省各界聯合救災會成立,劉作副主任委員。1945年12月1日,由共產黨資助的《中國時報》在開封創刊,劉應聘兼任董事長,開始向共產黨靠攏。1948年初,在閱讀毛澤東《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后,即向中共黨員郭海長表示:如有必要,愿為效力。決意投靠共產黨。同年5月,中國共產黨決定策動擔任華中“剿匪”副總司令兼第五綏靖區司令官張軫起義。劉受托,以素為張軫所敬重的長者身份,多次與張面談或致信規勸,對張1949年4月在武昌率部起義起了重要作用。1948年12月下旬,白崇禧召集鄂豫皖湘贛5省議長在漢口開會,聯名電請蔣介石暫回奉化,由李宗仁代行總統職務與中共和談,企圖與中共劃江而治。劉窺其謀,堅決反對,并表示:蔣介石為內戰罪魁,必須迫其下野以謝國人。拒不在白電稿上簽名,并毅然于31日在信陽單獨發出迫蔣下野的通電,即轟動一時的所謂“亥世電”。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向江南進軍,在信陽的國民黨軍政機關人員紛紛南逃。劉率參議會獨留信陽,并張貼標語,派代表出城歡迎。解放軍進城后,即將所有文卷檔案全部交出,單獨起義的愿望至此實現。1949年9月,劉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簡稱“民革”)代表身份,出席全國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并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1950年,劉擔任中南軍政委員會委員、河南省政府委員、省政協副主席,并擔任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河南省籌備委員會召集人。省“民革”成立后,任常務委員、副主任。1952年,任河南省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省人民委員會委員。1955年,當選第二屆省政協副主席。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1978年平反)。1958年,任省文史研究館副館長。1960年11月12日,病逝于開封。著有《廣韻詮鈕》、《荀子教學方法》、《老子要義詮釋》、《程伊川實踐哲學論》等。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