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材煲湯補身 并非人人適合
摘要: 廣州人都愛喝湯補身,尤其喜歡加中藥材煲老火靚湯,但中藥是分“四氣五味、寒熱溫涼”的,試想家庭主婦若道聽途說哪幾味藥材好,囫圇煲上一大鍋,一家老小服
廣州人都愛喝湯補身,尤其喜歡加中藥材煲老火靚湯,但中藥是分“四氣五味、寒熱溫涼”的,試想家庭主婦若道聽途說哪幾味藥材好,囫圇煲上一大鍋,一家老小服用后,效果可能適得其反。
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潘錦瑤行醫幾十年,經常有病人看完病,臨走到門口見縫插針地問一句:“潘主任啊,我該煲什么樣的湯好?”潘主任多數要把病人叫回來坐下仔細囑咐再三,而不是簡單列舉。在她看來,煲湯切不可“道聽途說”,而需有針對性的從中藥材不同功效出發,根據中醫傳統理論,辨證選用,因時、因地、因人而異,方能有助于身體健康。
潘錦瑤提醒,中藥材煲湯可以用于防止疾病,益智健體,主要體現在可以預防疾病,對一些疾病有輔助治療作用,也常用于病后和慢性病的調養。其作用是有針對性的,最好是在中醫專家“望、聞、問、切”判斷體質后選擇個體化煲湯材料。
那么如何選擇適宜的煲湯藥材?一是辨證選用,即分析、辨別疾病的寒、熱、燥、濕等的癥狀,通曉中藥的寒、熱、溫、涼等性質,在此基礎上辨證論治選用對癥的中藥材。在中藥的選擇上,最好選擇經民間認定的地道藥材,如淮山、芡實、沙參、玉竹、黃芪、枸杞、山藥、百合等。
在辨證基礎上,確定煲湯中藥材的配方。如氣虛者可用參類、雞肉類,血虛者可用當歸、羊肉類,氣血兩虛者用歸芪海參類。淮山、芡實,二藥性味甘平,有健脾益腎去濕作用,煲湯時可少佐陳皮以行氣,其用量為15-30克,適用于脾胃稍虛、大便軟或偏爛者。沙參、玉竹:性味甘平偏寒,有滋陰潤肺養胃作用,適用于陰虛體質大便偏干,另外還要根據身體的狀況選擇不同的中藥。如果身體火氣旺盛,可選擇綠豆、蓮子等清火滋潤類的中草藥;如果身體寒氣過盛,那么就應該選擇人參等熱性中藥。
二是按四季選用,養生之道,講究四季有別。氣候的變化,對人體生理、病理均有一定的影響,因此要按季而補。冬季寒冷,宜辛溫熱補,壯陽補腎為主,選擇熱補性質的原料煲成湯汁,以儲藏能量,增強身體的抵抗。此外,不宜長期服用同一種湯藥,需根據節氣、體質變化而改變。而湯不是熬越久越好,過長時間的熬制會破壞有效物質,降低營養。最后,潘錦瑤建議,選擇藥材煲湯前,最好先結合醫生辨證分析體質屬性,再用中藥膳調治不遲。
網友觀點:
@衷一:藥借食力,食助藥威,一直以來,藥膳因其具備“寓醫于食”之功能而廣被推崇。然而,在講究辨證的中醫看來,剝開藥膳被層層包裝的光鮮外衣后,其作用并沒有那么玄乎,且藥膳并非人人都能吃。
@吳嫣:其實中藥材煲出的湯味道一般,之所以還選擇吃,主要是奔著健康去的。我常去的一家藥膳店,每逢周末、節假日,常常需要預訂位置。
@郭麗娜:中藥有寒、熱、溫、涼四氣的藥性,不可隨意“拉郎配”,否則會降低藥效或適得其反。有的人吃后上火,口干舌燥;有的頭暈、惡心、腹痛。
南方日報記者 趙兵輝
通訊員 魏星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南方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