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國“民潰”
摘要:天中歷史故事(二十)□市博物館 單曄沈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代封國,是周文王最小的兒子季載(武王最小的同母弟)的封國,其都城在今平輿縣城西北的射橋鄉古城村一帶。
天中歷史故事(二十)
□市博物館 單曄
沈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代封國,是周文王最小的兒子季載(武王最小的同母弟)的封國,其都城在今平輿縣城西北的射橋鄉古城村一帶。西周初年,沈國因其地理位置毗鄰都城鎬京,依附國家政權統治核心,歷代沈國統治者在安逸生活中逐漸腐化奢靡、安于現狀,失去富國強民的雄心壯志,國家逐漸積貧積弱,最終從一個拱衛京師的重要封國淪落成一個彈丸小國。
春秋時期,沈國位卑勢弱,處在蔡、陳、宋、鄭等國之間,只能在夾縫中生存。而南方的楚國則日益強盛,沈國地近楚國,沈氏族人有在楚國為官者,因此沈國與楚國交好,外交方面更多地依附于楚。楚國與中原諸國為求霸權,頻繁征戰,沈國身在其中,左右為難,苦不堪言,屢被中原諸國興兵討伐。由于頻繁的戰爭和土地兼并,春秋時期沈國有許多的人民失去土地,負擔非常沉重,生活也日益艱難。軍隊常因為缺少軍費和兵源,而強搶百姓的東西,強行拉丁入伍或修筑城池。周襄王二十一年(公元前632年),楚國和晉國為爭奪中原霸權,在城濮大戰,結果楚軍戰敗。后來晉國舉行“踐土之盟”,確立了霸主地位,晉、魯、齊、宋、蔡、鄭、陳等國都參加了會盟。沈國因為與楚交好而拒絕赴會,結果遭到晉國的忌恨和周天子的非難。周襄王二十八年(公元前624年),周王室莊叔聯合宋、魯、陳、衛、鄭諸國共同討伐沈國,討伐的理由就是沈國依附于楚國。當周王室和各諸侯國的大軍兵臨沈國城下時,沈國民眾與統治者的矛盾也驟然激化。常年的兵役和勞役早已讓沈國百姓苦不堪言,兩軍交戰之時,沈國民眾并沒有像統治者希望的那樣奮力御敵,他們不愿再為統治者賣命,軍卒和百姓像沖開了缺口的洪水一樣,四處逃散,沈國再無戰力可抵諸國聯軍,最終沈國大敗。此次民眾的潰散就是中國先秦史上著名的沈國“民潰”事件。
沈國的 “民潰”,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統治者和民眾的矛盾早已積累已久,階級矛盾尖銳。春秋處于社會動蕩和變革的時代,原有的社會秩序分崩離析,周王室衰微,天子失威,諸侯爭霸,禮崩樂壞。隨著土地私有制的發展,人們的私有觀念得以強化,下層民眾不再甘心承受壓迫,而統治者卻仍然暴虐無道,進行異常殘酷的統治和剝削,最終導致了國家在大敵當前的關鍵時刻,卻發生了震驚的“民潰”事件。
(單曄,2012年7月畢業于鄭州大學碩士研究生博物館學專業,現就職于駐馬店市博物館研究部。)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