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14國際財經大事:原油腰斬 盧布危機
摘要: 2014,全球經濟仍在深刻調整,距強勁復蘇遠不止“一步之遙”。新舊矛盾交織令全球經濟更為復雜多變:供需矛盾讓油價“凌亂了”、貨幣進退讓金融市場“動蕩了”、格局變動讓復蘇“分化了”。而中美“雙引擎”的轟鳴則帶來一抹亮色。
新華網北京12月30日電
回眸2014國際財經大事
(按事件發生時間先后為序)
2014,全球經濟仍在深刻調整,距強勁復蘇遠不止“一步之遙”。新舊矛盾交織令全球經濟更為復雜多變:供需矛盾讓油價“凌亂了”、貨幣進退讓金融市場“動蕩了”、格局變動讓復蘇“分化了”。而中美“雙引擎”的轟鳴則帶來一抹亮色。
一、歐洲央行推負利率
6月5日,歐洲央行宣布將隔夜存款利率下調至-0.1%,成為全球首個推行負利率的主要央行。金融危機六年后,歐洲經濟仍未走出陰霾,傳統“德法發動機”增長乏力,意大利等國則出現負增長。此外,歐元區整體失業率仍在10%以上,通縮風險加劇。為此,歐洲央行不得不大膽施為,但德國等擔心此舉會鼓勵無節制借貸,削弱重債國推進財政整頓和結構性改革的動力。
二、大宗商品價格跳水
6月中旬,國際油價步入下行通道,到年底幾近“腰斬”。由于市場總體仍供過于求,未來油價仍有下行空間。油價下跌還帶動大宗商品和基礎金屬價格走低,標普高盛商品指數今年下跌約20%,接近4年來最低水平。這些變化對世界經濟影響好壞不一。一方面俄羅斯等資源型國家出口收入失源、增長失力,另一方面能源資源進口依存度較高國家的經濟運行成本降低。
三、阿里巴巴登陸美國
9月19日,阿里巴巴登陸美國紐交所,IPO融資額達到250.3億美元,刷新全球IPO融資規模;上市首日市值達到2300億美元,超過電商巨頭亞馬遜和億貝之和。阿里奇跡表明互聯網和移動通信技術正引發商業革命。此外,今年“雙十一”不再只是中國網購節日,全球的電商平臺、供應商、消費者都不同程度參與其中。
四、人民幣國際化提速
9月29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宣布,經中國人民銀行授權,自9月30日起在銀行間外匯市場開展人民幣對歐元直接交易。與全球第二大外匯交易貨幣開展直接交易,意味著人民幣國際化“再下一城”。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的統計顯示,截至今年8月,人民幣穩居全球第七大支付貨幣。人民幣國際化正沿著從貿易貨幣向金融貨幣,再向儲備貨幣進階的路線穩步前行。
五、世界經濟分化前行
10月9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拉加德在IMF和世行年會上說,需要通過大膽政策避免全球經濟增長陷入“新平庸”。IMF還下調了今明兩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在新舊風險交織下,世界經濟低速前行,發達經濟體走勢分化,美國保持較強勁增長,歐洲和日本形勢慘淡。新興經濟體也面臨增速放緩、金融市場波動等挑戰。地緣政治沖突、埃博拉病毒疫情等給全球經濟帶來新的不確定性。不過,各國眼下普遍需要加快結構性改革,尋求新增長點。中國正在全面深化改革,將給全球經濟再平衡、擺脫“新平庸”提供強大持久動力。
六、互聯互通包容增長
10月24日,包括中國、印度、新加坡在內的21個首批意向創始成員國財長和授權代表在北京簽約,共同決定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從亞信峰會、亞歐首腦會議、亞太經合組織系列會議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會議,“互聯互通”成為全球熱詞。在中國積極推動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亞投行、絲路基金等新機制在今年獲得實質性進展。中國注重發揮在鐵路、裝備和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的優勢,積極向海外謀求新合作、新發展,通過互聯互通促進包容性增長。
七、美國退出量化寬松
10月29日,美聯儲正式結束第三輪量化寬松。這意味著金融危機以來美國史無前例的寬松貨幣盛宴落幕。自2008年年底以來,美聯儲共出臺三輪量化寬松政策,總共購買近4萬億美元資產。量化寬松為推動美國經濟復蘇起到一定作用,但由此引發的美元匯率波動、資產泡沫膨脹、資本大出大進、大宗商品價格起落等,也給其他經濟體帶來挑戰。
八、“安倍經濟學”黯然失色
12月8日,日本內閣府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第三季度日本國內生產總值(GDP)環比下滑0.5%,經濟連續兩個季度負增長,再次陷入衰退。雖然安倍所在的自民黨在年末眾議院選舉中勝出,但經濟衰退意味著“安倍經濟學”光環不再。
九、俄羅斯經濟遭遇寒流
12月15日,俄羅斯央行發布預測說,明后兩年本國經濟將出現衰退。今年以來,國際油價大跌和西方制裁不僅讓俄出口收入驟減,經濟增長明顯失速,還引發盧布快速貶值,通脹壓力加大。從年初至12月29日,盧布貶值逾70%,俄羅斯央行年內已6次加息,以應對1998年債務危機以來最嚴重的金融風險。
十、中國經濟穩步提升
中國政府工作報告將今年經濟增速預期目標設定為7.5%左右。據此推算,2014年,中國經濟總量有望首次突破10萬億美元大關,成為繼美國之后的另一個經濟規模達到這一量級的經濟體。此外,世界銀行發布的一份報告稱,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經濟總量今年將超過美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盡管學界對這一衡量口徑的客觀性仍存爭議,中國經濟的全球影響力不斷提升已成為共識。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