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消費井噴 新能源車迎來了商業化元年?
摘要: 最近一條關于新能源汽車的新聞是本月20日,北汽兩款電動車EV200和ES210上市。北汽承諾除了將為消費者免費設立私人充電樁以外,還將再添1000個公用充電樁。 今年以來
最近一條關于新能源汽車的新聞是本月20日,北汽兩款電動車EV200和ES210上市。北汽承諾除了將為消費者免費設立私人充電樁以外,還將再添1000個公用充電樁。
今年以來,各大汽車企業推出新能源產品的速度達到了歷史新高。進口的有特斯拉、寶馬i3,合資的有比亞迪奔馳騰勢、華晨寶馬之諾,自主的有眾泰云100、風神E30L、比亞迪秦、長安逸動EV、江淮和悅iEV5等。在國家層面,減免新能源車購置稅、制定新能源車殘值標準、發布政府采購數量要求、實行電動車生產準入管理辦法等,政策出臺之密集,扶持力度之大也是前所未有。
多樣化的產品和補貼政策,全方位的充電服務和保養維修讓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實現了井噴。與往年不同,今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中,私人購買數量占到了70%。日前,在由經濟觀察報主辦的“首屆中國新能源汽車消費高峰論壇”上,中國電動車百人會成員、科技部電動汽車重大項目監理專家組組長王秉剛公布了一組最新數據:今年前11個月,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為5.3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2.9萬輛,同比去年增長7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為2.4萬輛,同比增長25倍。王秉剛預計,今年的新能源汽車銷售總量將突破6萬輛。
“國際能源供求關系很大程度上助推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王金照說,“去年年底,中國已經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石油第一大需求國,并且將在很長一段時期內保持這一地位。”從能源安全的角度來說,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必走之路。
“隨著我國新能源技術的快速進步,目前風電的價格已與火電愈來愈接近。預計2020年前后,我國將基本實現風電、光伏發電與火電平價。發電成本的降低對新能源汽車發展也是一大利好。”王金照總結道。
盡管新能源汽車的銷量讓人驚喜,但王秉剛指出,這與中央政府對各地推廣新能源汽車的預期差距還是很大。“2014、2015兩年的推廣申報計劃是33萬輛,現在時間過半,計劃僅完成不到五分之一。”除了33萬輛計劃目標難以完成外,新能源汽車推廣的“老大難”問題仍然存在。王秉剛說,目前充電樁的發展速度趕不上電動汽車增長速度,不少三四線城市停車難、充電難,充電設施的投建過渡依賴國家電網,地方保護主義壁壘沒有打破。
“根據國家制定的補貼標準,5年10萬公里以內,電動汽車電池的衰減不能超過20%,但現在市場上有一些渾水摸魚的做法。”上汽乘用車技術中心副主任朱軍說:應呼吁政府決策機關嚴格執行這個要求,對沒有達到條件的產品整改。
北汽新能源總經理鄭剛認為,新能源汽車真正的市場化元年是在2015年。國家應該繼續在公共領域推廣新能源汽車,各部門聯合起來解決基礎設施建設問題。車企要加大研發投入,突破技術的門檻和壁壘,提升續駛里程,快速攤成本。“汽車企業需要考慮的是,當2020年國家不給補貼時,我們的產品在市場上還有競爭力嗎?”
在電動車領域一直以“土豪”形象示人的特斯拉也在論壇上公布了其產品規劃。特斯拉全球副總裁金俊說:“未來三年,我們要把電動車的造價從現在的Model S上再減掉一半,40萬元就能購買。隨著20萬元左右的Model 3在兩年后上市,特斯拉即將飛入尋常百姓家。”金俊同時介紹,今年一年里,特斯拉在全國60多個城市里已經有700多個目的地充電樁,在20個城市里有將近40個超級充電站。明年,特斯拉會設立更多的充電樁。
對于新能源領域純電動與插電混動由來已久的爭議,各位專家也各抒己見。朱軍認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比電動車更具有市場推廣優勢,也是最適合當下中國大面積推廣的新能源技術路線。
王秉剛也力挺插電式混合動力技術。他說:“油電混合動力跟不上,插電式如果再跟不上,會耽誤整個汽車產業的發展。”
也有人認為,純電動或插電要靠市場來決定。北汽新能源營銷公司總經理張勇說:“電動轎車推廣初期,插電式是一種比較好的模式。插電式混合動力車規模上去后,不但會帶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也會帶動純電動車的銷售,兩者并不對立。專家不應該從技術路線的角度為消費者的選擇下定論。”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中國青年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