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古裝劇《花堂淚》漫議
摘要:劉紹云 講好地方故事,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已成了改革開放后戲劇創作的一股潮流。上蔡縣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滔滔的洪、汝河奔騰不息,浩瀚流淌數千年,孕育了上蔡古今無數
劉紹云
講好地方故事,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已成了改革開放后戲劇創作的一股潮流。上蔡縣物華天寶,人杰地靈。滔滔的洪、汝河奔騰不息,浩瀚流淌數千年,孕育了上蔡古今無數風流人物,匯集千百民間傳說,為戲劇創作提供了豐富的寶藏。翻開近年上蔡戲劇創作的章頁,可以看到:以古蔡國第一王侯蔡叔度為題材創演的同名豫劇《蔡叔度》,以輔助秦皇統一六國建立強秦的千古一相李斯為題材創演的《千古遺恨》《李斯做官》《大秦驕子》,以明代陜西巡撫、史稱斷案“神明”的劉光國為歷史依據創演的《劉都堂》,取材于上蔡民間傳說創作的《狀元紅傳奇》及在戲劇舞臺上久演不衰的經典劇目《宋士杰告狀》 《桃花庵》,彭公案一折《血染朝陽庵》,以上蔡朱里鄉打工仔、人稱“農民工司令”的張全收為生活原型創演的現代戲《好哥張大山》等,都為講好上蔡故事,同時也為天中戲劇寶庫增添了一份份新的財富,又像一朵朵嬌艷鮮花在天中戲劇苑地里燦爛奪目、噴香吐芳。2014年10月,在駐馬店市第五屆戲劇大賽中榮獲金獎的《花堂淚》,又是講述上蔡人文故事的一出優秀劇目。
《花堂淚》取材于清嘉慶年間,上蔡東岸劉莊有一民婦蘇玉霜,不幸青春喪偶,與年邁的公爹和乳齡6個月的姣兒慶三相依為命,夏為公爹打扇驅蚊,冬為公爹洗腳暖床,抓藥熬湯,盡心侍奉,孝敬老人,賢慧懿德,名傳百里。縣令暗察,遇歹人劉幺,將計就計,設花堂以試蘇氏孝心,后見玉霜大孝為懷,寧貧不嫁,隨贈黃金,濟助度日。隨之,書寫孝卷,上報金殿,孝感龍心,嘉慶帝欽賜皇匾旌表,又傳旨欶建“蘇氏節孝坊”。遺址尚存,被列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此,具有高級民間戲劇藝術師職稱、河南省戲劇家協會會員的農民劇作家陳玉德敏銳地察覺到這個題材的現實意義,即歷時二個多月,查閱上蔡相關歷史文獻,走訪東岸一帶鄉村,決心以古之人,古之事,古之情盤活這個已沉睡二百多年的老故事,以當代人權觀念和審美情趣,大膽摒棄了“節孝坊”素材中摧殘女性“守節”的內容,牢牢抓住中華民族“孝”的美德這一永恒主題和呼喚人性道德回歸為己任進行了重筆濃彩地精心創作。在劇本構思中,作者設置了妄圖霸占蘇氏幾間破房和貧瘠薄田的堂兄劉幺作為反派人物,用其激化戲劇矛盾,營造戲劇情勢,結構出“暖床“送餅”“栽臟”“勸嫁”“牽線”“蕩舟”“贈金”七個場次,一線貫穿,首尾相顧,全劇突出一個“孝”字,滿篇寫盡一個“情”字。人物形象單純明朗,好壞分明。巧妙借用“巧合”“誤會”“吃驚”“突轉”等戲劇技巧,字里行間,可見作者寫作功夫之深。
值得一提的唱詞、道白具有渾厚的鄉土氣息,極具地域特色。劇中姓名確有其人,地名真有其址,如戲中提到的東岸、劉莊、林堂,塔橋、白圭廟、韓寨等10多處鄉名村寨,拉近觀眾心理和劇中情境的距離,本地人看本地戲,使當地觀眾與劇中人物形成一種自覺的親近感、真實感和自豪感。不用說,贏取觀眾的喜愛和該劇的經久流傳自然就在情理之中。
《花堂淚》雖為正劇,仍不乏幽默調侃的機趣語匯。“好人有好報,壞人受罰處”的大結局,滿足了觀眾特別是農民觀眾欣賞戲曲的心理需求與視覺習慣,達到了借古警今,鼓舞好人,鞭撻壞人,激勵眾人的社會效果。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社會安定離不開家庭和諧。“大孝美德佳傳千古,恰是蔡河流水長……”其戲主旨,不言而喻。
戲曲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在舞臺藝術排練中,導演居于中心地位,掌控著戲劇的風格走向。《花堂淚》的導演張永中、趙天順都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上蔡大地家喻戶曉的著名演員,他們對戲曲的唱、做、念、打,各種程式與技巧十分熟悉,運用起來輕車熟路。他們在現代創作意識的觀照下,努力追求戲曲的美學神韻,在傳統繼承中展現出該劇“悲愴沉穩大氣干凈”的舞臺藝術風貌。大幕啟開,皇家馬隊肩插旌旗,伴著馬蹄聲聲地節奏,以群舞的隊形穿場而過,一塊碩大的御匾置放在舞臺正中,場面恢宏,旋律張揚,觀眾的第一感覺-----大氣。轉之,狂風呼嘯,飛雪漫舞,蘇玉霜的公爹手持拐杖,咳嗽著艱難地從內間走上,“北風凜冽刺骨寒,亡妻喪子倍傷感.......”低沉得近乎呻吟的唱段一下子把觀眾帶進戲曲悲愴的情感之中。導演調度疏密有致,節奏把握張馳有度,群眾場次密而不亂,單角上場動靜結合,舞臺虛實得當,重心沉穩,富有立體感。軟、硬景的轉換,服飾、道具的穿戴與置放很好地完成了戲曲時空背景的交待,燈光、音效對舞臺氣氛的營造,人物心理流程的變化,戲曲情勢的發展起到了較好的烘托作用。音樂符合劇情發展與人物情緒,唱腔板式安排妥帖,整場戲給人干凈利落、耳目一新的情致陶醉和視聽享受。
塑造人物不但是戲劇創作的核心,也是劇目成敗的關鍵,創造出有鮮明個性、血肉豐滿的典型人物是戲劇作品成功的基礎。《花堂淚》演員陣容強大、整齊,演出投入認真,富于激情。
飾演劉本善的趙鑫唱腔渾沉,動作規矩。飾演夫人的婁云霞嗓音清新,表演自如。他(她)二位一招一式,都可圈可點,較好地完成了各自的角色任務。
編劇的巧筆使李繼成飾演的李公比較出彩。他扮相英俊,端莊,做戲簡約瀟灑,唱腔韻味醇厚,是須生行當中一位實力派演員。李公的戲雖只有“牽線”“贈金”兩場,但戲份不輕。下要查訪案情,懲惡揚善,上要奏報朝廷,請求御旨。編劇沒有把筆墨用在李公與百姓鄉紳的查詢走訪上,而是安排在萬佛塔對面的茶館里與劉幺相見。你來我往,一番各懷心思的交集糾合之后,即落實了蘇玉霜孝順公爹與嬌兒慶三相依為命的真實性,也暴露了劉幺販賣弟媳的丑惡行徑。
飾演劇中主要人物的劉梅青,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旦角演員,在省市戲劇賽事的活動中多次獲獎。她演的蘇玉霜,氣質穩重,做派端莊,身段柔美,表演規范嚴謹細膩,唱腔典雅甜美,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具有勤勞 善良 賢淑 仁愛精神的孝婦形象。
飾演丑角的朱合社,雖年近花甲,但技藝不減。他早年初入戲門,先有表導演藝術家張福順的教誨,后得名丑劉馬五(鳴武)的悉心指導。在這個戲中,他飾演的劉幺形神兼備,出手抬腳很得要領。不難看出有經典劇目《十五貫》中婁阿鼠的身影,也能撲捉到傳世之作《借東風》中蔣干的詭譎。劇中人物行當有別,心理體驗各有差異。一位成熟的演員,一定會在行當中尋找人物的細微差別之處給予表現。朱合社飾演的劉幺,拿捏得相當準確。他在舞臺上的摸爬滾打,輕柔敏捷,大段吃功的數板,道白語氣俏皮、滑稽,把一個玩世不恭、賭場鬼混、巧嘴簧舌、狡猾刁鉆、圖財害命的惡人演繹得活靈活現,形體劃一。當然,這與他自小苦練扎實的“童子功”分不開。劉幺的惡跡與蘇玉霜的美德在劇中形成鮮明的對比。試想:如果沒有劉幺這個反派人物在劇中“攪和”,《花堂淚》的呈現可能是另外一種樣式。
《花堂淚》是院團改制后,上蔡縣常青藤戲曲藝術傳媒有限公司自編、自導、自譜、自演的第一臺大型劇目,劇目的創作堅持不請外籍編導專家,不邀外團名角加盟,從而看出公司領導層參賽觀念的可喜轉變,這與那些招攬名星大腕,搞大投資、大制作,生產一個戲動輒投資上百萬、幾百萬,布景道具幾卡車,大賽獲獎后,人散戲停的團體比起來,上蔡的做法是戲曲藝術生產理性回歸的表現。應該大力倡導,在全社會逐步形成“金碑銀碑不如百姓口碑”的輿論氛圍,實現參賽劇目的市場化大眾化。
毋庸諱言,以精品的要求,《花堂淚》尚存值得修改加工之處:1、劉幺欲毒死蘇玉霜之子敗露后,為多賣一點布錢,蘇竟又與劉幺一同駕舟去縣城而再次受騙,雖劇情發展需要,但不近合乎情理。2、縣令夫人帶馬三,牛五二役,假扮媒婆試探蘇玉霜孝心和對改嫁的態度,人物身份交待不清,場面處理也較茫然。3、演員對劇本的理解不夠全面深入,對人物性格,心智把握不夠到位。如李公即是縣令,又是“生意人”,生意人是假,縣令是真,演員在戲曲動作中沒有巧妙的加以區分,李公的睿智與老道有待進一步挖掘。 抓本地題材,講上蔡故事,《花堂淚》已取得可喜可賀成績,有理由相信,上蔡的同行們一定會鍥而不舍,認真修改劇本,千錘百煉,使《花堂淚》一劇在思想內涵、藝術品位等方面有個大的飛躍,定能唱紅上蔡,唱遍天中,唱響中原!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