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南山、侯凡凡院士建議深化醫改 醫患是戰友
摘要: 近年醫患糾紛不斷。醫患結,究竟如何解? 筆者了解到,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科專家鐘南山所在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癥監護(ICU)病房,幾乎沒發生過一起
近年醫患糾紛不斷。醫患結,究竟如何解?
筆者了解到,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科專家鐘南山所在的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癥監護(ICU)病房,幾乎沒發生過一起病人向醫生揮拳相向的事件;中國科學院院士侯凡凡所在的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腎內科,20多年來沒有一起醫療糾紛,醫患關系非常和諧,始終保持著“零投訴”的紀錄。他們究竟有什么心得?請兩位院士都來說一說。
鐘南山:
醫患的共同敵人是疾病
鐘南山表示,要解決醫患糾紛問題,首先要讓公立醫院回歸公益性,“如果不能做到這樣,醫院難免趨利,醫生多開藥、多檢查的現象難以避免,自然容易激發醫患矛盾。”
在他看來,值得關注的還有溝通問題。“在中國一個醫生每天門診要看七八十人,怎么會有跟患者溝通的時間?這是客觀事實,但即使是這樣,也要創造條件努力改善。”鐘南山說,以他所在的醫院ICU為例,家屬每天花幾千塊錢,這是一筆很大的負擔,但能否成功挽救生命是未知數,而且病人在ICU,家屬探視有嚴格的時間規定。即使是這樣,也要努力創造機會溝通。“十多年來,我們的ICU都沒有發生過一起病人向醫生揮拳相向的事件,因為幾乎每天我們都要花上一個小時跟家屬溝通。”
在鐘南山看來,醫生必須想方設法為病人解決問題,不辜負病人的信任。為緩解緊張的醫患關系,應該增強醫生醫療人文精神的熏陶,“要是醫生治療病人不負責任、敷衍了事,如果考核不合格,就應該取消醫生資格,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醫生的威信和責任感”。
就患者而言,鐘南山認為,患者應該認識到“醫療不是消費”,“不是說看病花錢了就一定能治好。”他建議多組織一些醫生、患者之間的交流會、聯誼會,為醫患之間多創造一些溫馨的氛圍,“醫患的共同敵人是疾病,患者應該對生命保持熱愛,醫生應該對生命充滿尊重,應該通過這樣的活動,促進醫生與病友之間的交流,把醫患雙方的認識提高到‘為同一個目標而戰斗’的層次上來”。
侯凡凡:
做醫生就應該把心放在病人身上
在醫患關系比較緊張的今天,中國科學院院士侯凡凡堅持將“尚德濟世”內化于心,她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做醫生就應該把心放在病人身上。”靠著這個“秘訣”,她帶領的科室保持了20多年零投訴的紀錄。
在侯凡凡的字典里,好醫生有三層含義,首先應當用心體察病人的需求,這樣才能更好地為病人服務;第二要潛心研究醫術,不斷提高醫療服務的質量;第三要貼心為病患排憂解難,不但要治好患者的病,還要盡可能地減輕病患的醫療負擔。
“金錢”和“人命”通常是醫患關系緊張的引爆點。侯凡凡表示,希望通過醫療改革來疏通這個癥結。“醫改的方向應該是讓普通民眾看得起、看得好病。”她認為,像她所在的南方醫院這樣的大型公立醫院,應以更加積極的姿態踐行醫改,在醫改中更多地承擔基層醫療幫扶等社會責任,真正體現公立醫院的公益性。
侯凡凡認為,醫改已步入“深水區”,改革還會面對如何用有限的醫療資源滿足廣大民眾日益提高的醫療需求,以及如何解決醫療資源區域性和城鄉分布不均等深層次的問題。
“醫生的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好醫生應該是善于溝通的,溝通越多、隔閡越少。”不過,侯凡凡坦言,要有效溝通并不容易,“這對醫務人員來說是一個挑戰。我們科室的醫生一天要工作14個小時,而且每天都這樣。我自己很少有周六、周日,不是不想過,是真的沒時間。所以希望大家合力營造一個醫患和諧的良好氣氛。做得不好的要監督,我們也會盡量做好一些,但也希望大家理解我們”。
撰文 曹斯 李秀婷 葉敏韜 統籌策劃 劉占峰 陳楓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南方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