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集毛筆 歷經千年愈發光彩
摘要:記者 張 朝 文/圖近日,在上蔡縣楊集鎮的白云翁毛筆廠,毛筆工藝師在精心制作毛筆。每道工序都有不同的工人操作,要經過百余道工序后,才能生產出毛鋒飽滿圓潤,堅柔相宜的
記者 張 朝 文/圖
近日,在上蔡縣楊集鎮的白云翁毛筆廠,毛筆工藝師在精心制作毛筆。每道工序都有不同的工人操作,要經過百余道工序后,才能生產出毛鋒飽滿圓潤,堅柔相宜的毛筆。
楊集鎮是中州名鎮。該鎮歷史悠久,文化積淀豐厚。相傳孔子周游列國曾困于楊集鎮西5公里的厄臺,絕糧7日。樵夫送來飯菜,孔子感其德,遂以麻繩綁在一段木棍上書寫詩句,這便是中國毛筆的最早雛形。后楊集人以此為業,逐漸發展成毛筆之鄉。
楊集鎮的白家筆莊已有500年歷史。今年55歲的白留生是白家“白云翁”毛筆老字號的第十八代傳人。白留生采用“公司+農戶”的生產模式,帶領村民共同將這項祖傳工藝發揚光大,有756戶人家的楊集村,與其簽訂合同進行毛筆加工的從業人員就有162戶257人,有的家庭每月收入超萬元。
這項古老工藝為楊集鎮人帶來了幸福美滿的生活。當前,白留生免費為村里的年輕人培訓制筆工藝。他說,自己老了,得有年輕人繼承制筆工藝,并綿延不斷地流傳下去。
目前,楊集鎮被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命名為“河南省一村一品引智示范基地”。
客商在挑選毛筆。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