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多地公房管理漏洞多房管員倒賣獲利千萬
摘要: 原標題:有一種人靠“公房”非法謀利 偽造租賃合同和工齡,在3年時間“掉包”23套公有住房獲利。江蘇無錫濱湖區梁溪房管所房管員張永良,利用管
原標題:有一種人靠“公房”非法謀利
偽造租賃合同和工齡,在3年時間“掉包”23套公有住房獲利。江蘇無錫濱湖區梁溪房管所房管員張永良,利用管理漏洞買賣公房,成為監守自盜的“房耗子”。熟悉此案的律師質疑,一個普通房管員能夠倒賣價值上千萬元的房產,背后是否另有隱情?記者調查發現,全國多地公房管理漏洞重重,一些公房的家底、出租和銷售都是“糊涂賬”。(《北京青年報》12月15日)
江蘇無錫“房耗子”并非個案。據新華社報道,湖北十堰曾發生過一套公房賣二主案件;浙江杭州也曾發生多名工作人員鉆公房管理漏洞騙取拆遷補償款案,還有房管部門工作人員濫用職權造成國家重大經濟損失。因此,我們今天關注無錫這個“房耗子”,其實是想追問:其他地方還有多少“房耗子”,在悄然吞噬公房這一國有資產?
公房也稱公有住房、國有住宅,是中國“等國家建房,靠組織分房,要單位給房”的福利分房時代遺留下來的產物。雖然早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我國便推行了住房商品化,但不可否認的是,公房如今仍存在于一些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不僅數量龐大,且不少公房地處城市黃金地段,市場價值十分可觀。
然而在商品房風起云涌的大潮中,公房監管日漸成房產管理“被遺忘的角落”。除一些公房早已向承租人出售外,有的公房仍是“沉睡”的國有資產,亟待喚醒并解決其產權遺留問題;有些單位的自管公房仍在用于出租,租金收入成了個人或小團體的小金庫;房管部門享有所有權,或因單位變遷、團體存廢等原因直管的公房,則很容易被監守自盜的“房耗子”吞噬。
這種亂象,就要求對公房予以清理整頓。
首先,要全面梳理、清查各地所有公房的“家底”。當公房“家底”不明,公房的出租和銷售等賬目,就會是一筆“糊涂賬”,原本應有的監督制度就會形同虛設,公房管理與經營的相關人員,就可能利用職務之便,侵吞、騙取巨額國有資產,不僅造成國有資產大量流失,還會導致政府的形象受到侵害。
其次,需要彌補公房管理中內外監督缺失的漏洞。公房“家底”摸清之后,還需要在各大媒體公示每一處公房的現狀,出售或出租給了誰,具體到門牌號,是私人產權還是公有產權等,都要交待得一清二楚,這才叫將“家底”置于陽光下,便于老百姓監督;對購買公房的私人還要進行“回頭查”,按照公房管理相關規定,購買公房的人必須是原承租人,且必須符合購買政策。
最后,要建立責任倒查制度,除了要依法處置“房耗子”,令其將私吞公房“吐”出來,還要對形同虛設的多道審核關予以追責。據說購買公房最少要經過三到五個程序,每道程序都該核對購買公房的承租人底冊清單,可是在監守自盜的“房耗子”面前,這些程序都失了靈。(何勇海)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中國青年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