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豐滿現實骨感? 留學\"性價比\"你考慮過嗎?
摘要: 近日,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發布《中國留學回國就業藍皮書》,報告顯示:2013年,我國留學回國人數達到35.35萬人,是同期出國留學人數的85.41%,可見越來越多的留學人員選
近日,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發布《中國留學回國就業藍皮書》,報告顯示:2013年,我國留學回國人數達到35.35萬人,是同期出國留學人數的85.41%,可見越來越多的留學人員選擇回國就業。
但國內就業形勢可能并不如海歸的期望。調查顯示,約8成海歸的月薪在1萬元以下,甚至有四成左右的海歸月薪不足5000元。
在這種情況下,人們對留學的“性價比”不禁要打上一個問號。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孔悅
張女士的孩子正在讀高一,她和老公一直準備在孩子高中畢業后將他送出國,為此兩人省吃儉用,可近兩年張女士心中慢慢打起了退堂鼓。“我的同事送孩子去美國讀碩士,兩年花了近一百萬,可去年回國后在北京找了一份工作,月薪才五千多元。我們也不屬于很富裕的家庭,孩子將來出國讀本科要花一百多萬,如果回國工作和本土畢業生薪酬一樣,我們何必要把他送出去呢?”
現狀
理想一兩萬現實只過半
近幾年,隨著海歸就業競爭優勢的日漸縮小,不少家長也像張女士一樣開始糾結。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最近發布的《中國留學回國就業藍皮書》顯示,大約半數留學回國人員希望月薪區間在5000元至1萬元,23.32%的人希望月薪在1萬至2萬元。而具有博士學位的人,三成希望月薪在1萬至2萬元。但現實中,多數人的月薪仍然在1萬元以下。
此外,57.94%的留學回國就業人員期望在北、上、廣、深地區尋找職業發展機會,但真正就業時多數去了浙江、山東等地,在北上廣就業的人數排在了6到10名。
浙江寶利德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力資源方面的副總裁王奇珍表示,企業用人都是考慮人才與崗位的匹配度,如果一些崗位需要海外背景,才會重點考慮海歸。至于薪酬,則由市場決定,人才多了,薪酬肯定不會特別高。“在我看來,海歸與本土畢業生的區別已經越來越小,現在留學容易了,留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整體水平甚至感覺有些下降。”
探討
起薪過高期待是否理性
不可否認,海歸的價值確實沒有十幾年或二十年前那么大了。新東方前途出國副總裁俞仲秋指出,“如果海歸愿意放棄一些過高的期待,更看重找到工作的契合點而不是最初的財富回報的話,海歸在職業的發展上會有更大的后勁。”王奇珍也肯定了這種觀點,“在我們公司,我發現很多有海外背景的人,提升的速度會比較快。”
“今年,啟德教育發布的《2014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顯示,海歸第一份工作的年薪平均約為8.8萬,而且隨著海歸工作年限的增加,其優勢會逐漸彰顯出來,通常在工作3年左右,海歸在薪資和晉升空間上都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現在有一些海歸在留學時,沒有真正融入當地社會,只是混了個文憑。”王奇珍說,海歸要把自身的優勢,特別是在當地的社會實踐方面的經驗展現出來,把視野和格局觀展現出來,把勤奮、務實的一面展現出來,這樣才能真正具備競爭力。
算賬
5年回本屬正常收獲曲線
在談到“留學”的性價比時,啟德教育集團市場推廣總監金冉表示,調查顯示近八成的海歸都認為自己能夠在5年內收回留學成本,而這基本上也是一個正常的收獲曲線。俞仲秋也認為,好的教育決定人未來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教育除了知識以外還包含了一個人整體的視野、修養、學習習慣,做事態度等。
■ 留學職業規劃
預判留學專業5-10年變化
《中國留學回國就業藍皮書》顯示,接近85%的留學回國人員有海外工作經歷(含實習),平均工作時間為2.05年。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副主任車偉民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有實習或工作經歷的人數比例比前一年有了很大提升。據了解,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準備建立留學回國工作與創業指導部門,并為留學生建立實習基地。
目前,由于海歸就業形勢不是特別理想,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強調留學職業規劃。啟德教育集團市場推廣總監金冉建議,在選擇專業時,學生不僅要以目前的專業背景和興趣愛好為基礎,仔細研究各個學校的專業課程設置和研究方向,更要考慮畢業后所學專業的就業率、發展前景和薪資待遇。可以適當聽取專家意見,對留學專業今后5-10年的變化趨勢做出預判。
根據教育部的調查,留學回國人員的學科相對集中,尤其商科是目前留學熱點。“專業選擇受經濟發展、家庭背景、個人喜好等多種因素制約,在一定時間內形成某些專業扎堆的情況可以理解。”俞仲秋認為,正確的職業規劃并不是刻意去強調差異化,而是把對各行各業深入的理解和第一手資料呈現給學生,讓他們從根本上有更多的機會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專業和職業。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新京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