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教你一個穴位治感冒 風寒風熱都管用
摘要:人民網北京12月3日電 感冒大家都得過。同樣是感冒,卻有風寒、風熱的區別。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程凱告訴大家一個身體自有的”感冒藥“,不論風寒感冒
人民網北京12月3日電 感冒大家都得過。同樣是感冒,卻有風寒、風熱的區別。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程凱告訴大家一個身體自有的”感冒藥“,不論風寒感冒還是風熱感冒,都可以找它。
我們都知道,風寒感冒和風熱感冒所吃的藥是不同的,如果吃錯了藥,不僅不能緩解病情,還有可能會加重病情。
風寒感冒:
一般都是由于吹風受涼引起的,典型的癥狀包括鼻塞、打噴嚏、流清鼻涕、怕冷、輕微發燒、頭痛、頸項發緊、無汗等。鼻為肺之竅,受涼流清涕是衛氣不足的表現,同時也多為風寒感冒初起時的首要癥狀之一。其癥要點為“寒”。寒為陰邪,易傷陽氣,肌表失于衛陽溫煦而寒,因而怕冷惡寒重;寒性收引凝滯,因而人體腠理閉塞而無汗、頸項發緊、周身疼痛、氣血運行不暢。治療的時候當溫陽散寒,也就是把皮膚表面瘀積的寒氣、邪氣發散出去。
風熱感冒:
是由于風熱之邪侵襲肺衛,導致衛表不和,肺失清肅。風熱感冒多發生于春季、夏季。春季多風,氣候轉溫,所以風與溫熱之邪多相兼致??;夏季室外悶熱,室內又較為涼爽,室內室外溫差較大,也容易患病。從癥狀上,風熱感冒與風寒感冒很容易區分,風熱感冒的典型癥狀包括發高燒、鼻流黃涕、咳嗽、痰黏或黃、怕熱、有汗、咽喉紅腫疼痛等。其癥要點為“熱”。邪熱傷人,多見高燒;肺失清肅,則流黃鼻涕,其經脈循行所經的肺系(咽喉)見腫痛。因此治療的時候要解表清熱。
既治風寒又治風熱的感冒藥——大椎穴
無論溫陽散寒還是解表清熱,都可以用到一個穴位——大椎穴。大椎為督脈之穴,督脈具有統率和督促全身陽經的作用,有“總督諸陽”和“陽脈之海”的說法,而手足三陽經,都匯聚到督脈的大椎上,因此大椎又被稱為“陽中之陽”,只要給大椎適當的刺激,就可以振奮陽氣,祛邪防病,使人精神抖擻。
要想溫陽散寒,治療風寒感冒,可以采取溫熱的刺激方法,最簡便的是擦熱——把兩手掌心搓熱,然后按在脖頸大椎的位置,這個方法隨時隨地都可以采用。有條件的話,也可以用艾灸大椎的方法或者用毛巾熱敷,或者在洗澡時調高水溫,用熱水對著大椎連續沖五六分鐘。以上方法都是對大椎進行溫熱刺激,溫補大椎之陽,也就溫補了一身之陽,陽氣充足,則可驅寒外出,癥狀自然緩解。
解表清熱,治療風熱感冒,可以改為刺血拔罐。刺血拔罐屬于清瀉的方法,可以清瀉陽邪,相對于擦熱、溫灸這些緩和、溫補的刺激方式,屬于強刺激。
大椎
快速取穴:坐位,在頸背交界處椎骨的最高點即為第七頸椎,它的下緣凹陷處即為本穴,按壓有酸脹感。
主治:熱病、瘧疾、咳嗽、氣喘、骨蒸盜汗、癲癇、頭痛項強、肩背痛、腰脊強痛、風疹。
(人民網趙敬菡摘選自長江文藝出版社《身體的妙藥 你知道嗎?》一書)
專家信息
程凱:醫學博士,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研究生導師;中國科協穴位保健方法首席科學傳播專家;中國針灸學會腧穴分會副會長;國醫大師程莘農院士嫡孫;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程氏針灸”第四代傳承人。多次受邀作為北京衛視《養生堂》、央視《健康之路》等健康欄目主講嘉賓,深受百姓喜愛。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人民網-健康衛生頻道)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