洄曲河畔話“安樂”
摘要:□ 陳 司 張海波上蔡境內有條枯河,古名洄曲河,又名小黃河。它是汝河的支流,因其河道極度迂回,故名洄曲河。在洄曲河岸邊,曾經矗立著一座繁華古鎮——安樂鎮,
□ 陳 司 張海波
上蔡境內有條枯河,古名洄曲河,又名小黃河。它是汝河的支流,因其河道極度迂回,故名洄曲河。在洄曲河岸邊,曾經矗立著一座繁華古鎮——安樂鎮,大致位置就在今天的上蔡縣楊集鎮附近。因其地處上蔡、商水、項城之間,素有“三州共管”之譽。安樂鎮商賈如云,沿河東西長
悠悠歲月,繁華褪盡。安樂鎮,這個在歷史上曾經名噪一方的千年古鎮,如今已被歲月的煙云湮沒,也被后世人逐漸淡忘。今天,當我們置身這片土地時,遠離都市喧囂,穿越于時空隧道深處,呈現在我們眼前的,仿佛是那斑駁陸離的青石板小路,晶瑩迷離的燈影河流,古樸典雅的亭臺樓閣,燈籠高掛的商賈店鋪,歷經風雨的兵馬驛站;仿佛迎面走來一位風華絕代的古典美人,僅一個照面,魂魄就被她攝去了,陶醉了。若美人流盼,不由叫人想起“朱樓映綠水,畫舫泛碧波”的詩句。若能在絲竹畫舫之上迎風望月,對飲小酌,倒也不辜負了這番良辰美景。
安樂鎮的由來
據傳,新莽末年,天下連年蝗災,盜寇蜂起。劉秀為避王莽追殺,到處亡命。一天,劉秀來到一個三面環水的村莊,為避追殺,就躲進了村邊的奶奶廟里。
劉秀連日奔波勞苦,人困馬乏,在奶奶廟里一病不起,幸虧廟內老尼姑精通醫術,為其醫治,供給衣食,才轉危為安。他想起這些日子被王莽趕得無處藏身,性命旦夕難保,今天在這里吃住安穩,感慨萬千,隨即提筆在奶奶廟的墻壁上寫下“數日風塵苦奔波,唯有此處最安樂。他年我若得天下,再來洄曲聽棹河”的詩句。
劉秀稱帝后,稱光武皇帝,定都洛陽,他想起當年在洄曲河邊“遇難呈祥”,就下道圣旨,封曾經救治過自己的老尼姑為“安樂仙姑”,又委派一將鎮守此地,并賜名“安樂鎮”。據上蔡縣楊集鎮安村的老年人講,直到民國時期奶奶廟大殿里,還有劉秀避難安樂鎮的壁畫哩。
安樂鎮與晉王城
相傳唐朝十七代皇帝唐僖宗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寵信奸邪,害民誤國。一日又設御宴,召集滿朝文武酒宴嬉戲。當朝國舅,依仗皇親國戚,橫行霸道。這天故意把美人畫置于宴廳正中,羞辱英雄杰士。當時晉王李克用性如烈火,堂堂御弟怎能忍國舅橫行,一怒之下,把國舅打得嗚呼而亡。唐僖宗是個昏君,立傳圣旨,將晉王李克用推出斬首。多虧老臣程敬思舍命保本,才得免了死罪,打四十大板貶到沙土國。沙土國就在陳蔡之間,晉王李克用選定安樂鎮定居,每日聚兵演武,在鎮西陳鋪口西南選一片開闊地作為演兵場,筑閱兵點將臺(今常營后太子廟),收羅先王舊臣和豪杰之士為義子,起名為十三太保即李嗣源、李嗣昭、李存勖、李存直、李存江、李存海、李存龍、李存虎、李存豹、李存受、
當時唐朝軍情緊急,半壁河山搖搖欲墜,僖宗召集群臣商議,眾臣皆束手無策,唯有老臣程敬思上言:“昔日晉王屢立戰功,戴罪住在沙土國,今值國難當頭,社稷安危,用人之際,何不招回,以扶社稷。”僖宗一聽喜出望外,遂令程敬思攜帶金銀敕書,前往沙土國晉王城招李克用。程敬思曉行夜宿,饑餐渴飲,不多日到達晉王城。二人見面各續舊情,李克用回朝后被封為滅巢統兵大元帥全國督招討。據傳,晉王離開此地時晉王城并未建成,現在的太子廟是為紀念三太保后唐莊宗李存勖所建。
安樂鎮的傳說
唐末至五代時,李晉王遭貶安樂鎮,為了練兵,在鎮西南筑“閱兵臺”(今太子廟),在鎮內修晉王府(今王府街),命子李存勖(即后唐莊宗)在安樂鎮四周屯糧。鎮南建七十二營,鎮北建八十二屯。
安村南邊有個棗樹墳,那里的棗樹現在仍然不結棗。傳說,八仙中的呂洞賓、張果老、鐵拐李曾在此點化了安樂鎮的一個叫鄺濟眾的書生。明朝洪武年間,安樂鎮有個窮書生叫鄺濟眾,苦讀不第,研習醫道,自勉不做良相,但做良醫,以耕讀為樂。一日清晨,他到棗樹墳犁地,忙乎了大半晌,沒有犁出二分地,心里憋了一肚子火。正在這時,只見東北方向來了三個道士,一個身后背把寶劍,一個倒騎著小毛驢,一個瘸著一條腿,走到濟眾面前問上天的路在哪。濟眾一聽,氣就不打一處來,心想:“今天犁地真霉氣,牲口不聽號,犁子掉犁鏵,碰上三個破道士又問上天的路在哪。我要是知道上天的路在哪,還犁這老墳地干啥!”無奈道士再三相問,就沒好氣地指著旁邊的一棵歪脖子棗樹說:“上天的路就在那兒!”
三個道士聽后,二話不說就朝歪脖子棗樹走去,只見背劍的道士甩甩拂塵,騎驢的道士拍拍驢屁股,瘸腿的道士搗搗鐵拐棍,一齊都上了棗樹,飄然升天而去。
濟眾見三個道士真的從棗樹上升天而去,驚奇萬分,忙走到棗樹跟前看究竟,用手一摸棗樹,身子竟輕飄飄地飛了起來,抬眼一看,順著棗樹向南的枝子竟現出一條祥云繚繞的金光大道……
三個道士見濟眾跟了上來,連忙勸他快回去,可咋說濟眾就是不肯走。無奈,騎驢的道士叫濟眾摸摸驢屁股,瘸腿的道士叫濟眾拍拍寶葫蘆,背劍的道士用拂塵劃出一道河。濟眾過不去,只好往回走。
濟眾回到村里,見面的都是生人,走到家門口,房子也變了樣。叫了半天門,屋里走出個老太婆。濟眾說了姓名,大家才知道他是很多年前走失的鄺濟眾,老太婆就是他同床共枕十年的結發妻子。說起來,才知道是遇上了呂洞賓。
當年,村里流行“大家病”,大人小孩的身上長瘡起癬,只有濟眾全家人安然無恙。有人到他家里求醫問病,濟眾摸摸誰的瘡,誰的瘡就散;摸摸誰的癬,誰的癬就好。這樣一傳十,十傳百,都說安樂鎮出了神仙。自那以后,商水、項城、上蔡三縣的人們都稱濟眾為“
“上
謝良佐,字顯道,幼年家貧,父早喪,母子相依為命,家住鎮內協天大帝廟旁。良佐少時聰敏好學,因家貧念不起書,常跑到廟里站在窗外旁聽。一日,教書先生問他所學,他竟能對答如流,先生視為奇才,便讓他免費入讀。
良佐入學后,更加勤奮,博學強記,過目成誦,有時竟
安村西邊有片謝家墳,傳說早年的謝家墳古柏森森,煙霧飄渺。“謝墳暮鴉”、“王府晨鐘”、“鳳池荷雨”、“洄曲帆影”同為“安樂”四景。
曾有詩贊安樂鎮:
昔年安樂鎮,商賈集如云。
漕運通吳越,高臺望武津。
王府鐘聲遠,謝墳松柏森。
危樓傳刁斗,洄曲夢澤深。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