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 離我們還遠嗎
摘要:□晚報首席記者 滑清泉 文/圖 在河南省首屆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中,黃淮學院研制的機器人獲競步比賽項目一等獎。快速滅火,澆水灌溉……經過1年多的奮力拼搏,黃
□晚報首席記者 滑清泉 文/圖
在河南省首屆大學生機器人大賽中,黃淮學院研制的機器人獲競步比賽項目一等獎。
快速滅火,澆水灌溉……經過1年多的奮力拼搏,黃淮學院易團隊把一個個功能各異的機器人帶到人們面前。未來,這些機器人將走出實驗室,加入我市工農業生產當中。
一套三室兩廳的住房里,藏著一支燃燒的蠟燭。操作者輕輕拍下手,停在房門口的一臺機器人瞬時啟動,疾速行進,認真搜索著每個房間。幾秒鐘后,這臺機器人找到目標,開動身上的風扇,迅速將火撲滅。
機器人是高端科技產物,在眾人眼中,它們離我們普通人太遙遠,大家只能在電視節目或圖片中看到它們的模樣。然而,這臺機器人并沒有出現在電視畫面上,它就在我們身邊。它是黃淮學院大學生研制的滅火機器人。
今年5月,在河南省首屆大學生機器人大賽機器人滅火比賽項目中,這臺機器人以高超的技藝摘取桂冠。
“這只是我們機器人榮獲的其中一個獎項。”8月19日,在黃淮學院創新創業中心機器人工作室,該中心副主任薛凡對記者說。隨后,薛凡帶領他的團隊,現場演示他們研制的多款機器人的性能。薛凡表示,下一步,他們將讓這些成果走出實驗室,應用到我市工農業生產中去。
“丑小鴨”技壓群雄奪桂冠
從失落到激動,再到自豪。5月17~18日,對于黃淮學院的尹鴻坦老師來說,是非常值得紀念的日子——為期兩天的河南省首屆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在鄭州大學體育館隆重舉行,數百支團隊展開了科技大比拼。
“當時,許多人都叫不出我們這支代表隊的名字,只簡單地稱呼我們為駐馬店大學隊。”17日一大早,尹鴻坦和薛凡帶著由18人組成的黃淮學院易團隊走進鄭州大學體育館時,遇到的尷尬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
比賽現場共有300多支參賽團隊,分別來自34所大學。與這些參賽團隊帶來的包裝精美、豪華大氣的機器人相比,黃淮學院團隊的機器人如一個個“丑小鴨”。談起當時自己團隊置身比賽的情景,尹鴻坦說,讓他感到不快的是,許多團隊以貌取人,認為他們的機器人只能充當配角。
然而事實勝于雄辯。激烈的對抗賽很快開始了。在機器人滅火比賽項目中,黃淮學院易團隊的機器人以高超的技藝摘取桂冠。尹鴻坦說,在設定的套房模型里,燃燒的蠟燭無論放在哪一個房間,他們的機器人均能在短短幾秒鐘內準確找到目標,并快速熄滅火焰后,回到出發點。
黃淮學院研制的變形機器人和灌溉機器人,在創新設計比賽項目中獲二等獎。窄足機械之星隊獲競步比賽項目一等獎,交叉足天狼隊獲三等獎,夢之隊獲一等獎,尹鴻坦還榮獲了優秀指導老師獎。
“雖然我們的機器人‘長得’有點難看,但它們能力很強、很實用。”薛凡笑言,這些看似不起眼的“丑小鴨”,為黃淮學院乃至我市爭了光。
薛凡說,許多參賽大學從事機器人研發已有好多年,而黃淮學院研發機器人尚處于初級階段。賽前,他并沒有抱多大希望,他曾激勵大家:只要拿回一個二等獎,他就請客。
“沒想到他們一下子拿回這么多獎項,只好連請了幾次客。”薛凡說,盡管因為請客把自己的腰包幾乎掏空,但他依然很高興。
在模擬的套房里,滅火機器人快速準確地找到了目標。
67元錢研發一臺機器人
一名大學生在琢磨如何完善灌溉機器人的功能。
“剛開始,我們主要從事3D打印機的研發。” 薛凡說,一年前,他才帶領團隊涉足機器人研發領域。
薛凡說的團隊名叫黃淮學院易團隊,成立于2011年秋天。2012年9月,與中國制造業領域知名IT咨詢服務企業之一——北京中銳咨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黃淮學院軟件研發基地。
去年,易團隊通過項目合作,與多家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承擔了北京中銳咨華科技有限公司軟件開發基地的工作。在軟件開發領域,易團隊主要將軟件開發定位在學校和中、小軟件系統的開發和設計方面,專門為學校和中、小企業客戶定制開發專業軟件系統。
“我們致力于發展成為豫南地區IT業具有高成長性的團隊。”談起未來打算,薛凡絲毫不諱言內心的想法。
說起研發機器人,薛凡認為“很偶然”,但偶然中孕育著必然。在研發3D打印機時需要大量的編程工作,而編程又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一天,易團隊里邱老師試著提出了“把C語言運用于控制機器人”的設想,激發了學生們的濃厚興趣。
邱老師清楚地記得,剛開始搞機器人研發時,不少人投來懷疑的眼光:能搞成嗎?在許多人看來,研發機器人,那是北大、清華等一流大學的事兒。
后來,他們就計劃在全校開展一場機器人比賽,以此來推動研發工作的開展。
2014年4月18日下午,黃淮學院機器人創作大賽在該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園舉行。“雖然一直下著雨,但會場里仍擠滿了前來參觀的學生。”邱老師說,大賽共有22個參賽團隊,選手主要是電子、通信工程、計算機軟件等專業的學生。學生們紛紛拿出了自己得意之作:智能車、變形金剛、會跳江南style的機器人等。
“幾乎是百里挑一。”邱老師說,整個比賽耗時一個多月,但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經過“海選”,最終選出10多名精英,組成了精干的研發隊伍。這個團隊之后參加省機器人大賽,并奪取多項大獎。
在此過程中,為推進機器人項目研發,黃淮學院拿出10萬元的科研經費。邱老師笑言:“團隊的每一個人都很節省。就拿這臺吸塵機器人來說吧,給他們500元錢的研發經費,最后只花了67元錢就制成了。大家能省就省,都想著要把有限的經費‘用在刀刃’上。”
撥款80萬元建機器人加工中心
不僅如此,黃淮學院易團隊還在無人機研發上取得了突破。薛凡說,這項技術未來的發展主要用于影視航拍和噴灑農藥方面。
來自濮陽的李勇冬是黃淮學院電子工程系的一名學生。如今,他已成為研發和操作無人機的能手。今年暑假,他幾乎整日都在工作室里,反復研究他的第三代無人機。
“理論飛行高度為1000米,實際飛行高度只有300米左右。”8月18日,在黃淮學院的體育場上,李勇冬準備放飛第三代無人機。他輕輕觸摸一下手中的按鈕,無人機騰空而起。
“無論是機器人還是無人機,下一步都需要走出實驗室,逐步應用到工農業生產當中。”在薛凡看來,如何實現科技成果價值最大化,是這個團隊下一步的奮斗目標。
薛凡說,拿灌溉機器人來說,這種機器人能自動感應土壤的干濕度,從而發出澆水指令。結合現有的高標準農田灌溉條件,進一步完善機器人的功能后,便可廣泛應用到農業自動化灌溉上來。
令人可喜的是,我市一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老板已經與黃淮學院易團隊接洽,擬先期出資50萬元資助這支團隊完善灌溉機器人技術。“現在,我們正給他們制訂方案。”面對記者,薛凡說,汗水終沒白流,科研成果得到社會的認可,他感到非常欣慰。
據了解,為推進機器人項目的進一步研發,日前,黃淮學院又撥出80萬元經費,計劃在創業園建立創新發明實驗室,亦稱機器人加工中心。
“這是學院此前花費千萬余元建立的云計算平臺。”在創業園一樓,薛凡指著一個偌大房間里放置的“龐然大物”興致勃勃地告訴記者,即將建立的機器人加工中心就在這間房子的對面。
薛凡表示,目前,項目已完成招投標工作,預計設備下周即可到位,進入安裝階段。屆時,可充分利用云計算平臺對各項數據進行精細化處理,生產出更為精密的零配件。未來新研制的機器人功能會更完善,“長”得更美麗。
經濟聚焦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