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腔熱血勤珍重 灑去猶能化碧濤
——記革命烈士張家鐸
摘要: 記者采訪張貞祥(右)。□晚報記者 張麗麗/文 李 楊/圖 張樓社區位于市解放大道西段,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轄區內不僅有四星級大酒店——駐馬店
記者采訪張貞祥(右)。
□晚報記者 張麗麗/文 李 楊/圖
張樓社區位于市解放大道西段,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轄區內不僅有四星級大酒店——駐馬店天龍大酒店,還擁有優質教育機構——駐馬店第二實驗小學,華聯商廈、天龍農貿市場、張西市場等商貿市場更是比鄰而居,著名革命烈士張家鐸就出生在這里。
由于記者在張樓沒有尋找到張家鐸的后人,只能請教一些老人,試圖從他們那里了解張家鐸的事跡。張貞祥是張樓社區年長者之一,今年90歲,耳聰目明。聽到他和眾人的講述,記者仿佛回到了張家鐸生活的那個戰火紛爭的年代。
熱血青年 勵志挽救民族危亡
據張貞祥介紹,100多年前的張樓人口稀少,村里五六十戶人家全部姓張。1902年的一天,村里一戶人家添了一個男嬰,長輩們給他起名張家鐸。張家鐸年幼時,他的父母相繼去世,他和弟弟由姐姐段張氏撫養。
張家鐸自幼聰明好學,先是在駐馬店鎮上初小,1919年考入確山縣立高等小學。在校讀書期間,張家鐸積極投身于聲援北京學生五四運動的熱潮,參加罷課、示威、宣傳演講等活動。有一年寒假,他見貧苦人家辛勞一年還食不果腹,甚至賣兒賣女、逃荒要飯的情景后,發誓要打碎這吃人的舊社會。
1922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信陽省立三師,逐漸成為學生運動的骨干。1924年起,中共北京區委先后派遣共產黨員王克新、劉少猷、秦君霞等到信陽開辟黨的工作,他們常到三師宣傳馬列主義和黨的主張,秘密發展黨員。很多學生都聽過他們的演講,受到深刻影響,張家鐸就是受影響最深、進步最快的學生。
1925年,張家鐸積極參加聲援五卅反帝運動的斗爭。同年7月,經秦君霞、劉少猷介紹,張家鐸加入中國共產黨,8月被保送到上海大學學習。上海大學是一所培養共產黨干部的革命大學,在那里張家鐸認真學習社會科學,接受了馬列主義思想。
這一年,他在與好友的通信中,抒發了自己救國救民的志向。信中說:“如今國難當頭,民不聊生;軍閥混戰,遍地哀鴻;政治腐敗,官貪吏污;社會黑暗,匪霸橫行;民眾尚在水深火熱之中,要一張文憑又有何用?熱血青年應以挽救民族危亡、振興中華為己任。”
秘密串聯 組織成立農民協會
1926年10月,國共第一次合作的大革命時期,北伐革命軍攻占武漢。中共中央通過河南區委,派張家鐸由上海大學回到駐馬店,擔任中共駐馬店特別支部書記兼確山縣黨小組組長,領導汝南、遂平、確山3個縣的黨組織,大力開展農民運動,促進國民革命。
11月,接受黨組織指示,從開封各學校回家鄉參加革命斗爭的共產黨員馬尚德、張耀昶、趙子樂、劉青凡等,先后找到了確山縣黨組織,積極開展確山縣農民運動,支援北伐戰爭。
劉店附近雙橋村有個開明紳士張立山,是劉店地區紅槍會首領,很擁護“打倒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紳”行動。張家鐸等人到張立山家里做動員工作,他向張立山詳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深入淺出、入情入理。張立山聽時連連點頭,當即下決心:“你們救國救民的主張,敢作敢為的精神令人欽佩,今后你們叫我干啥就干啥。”
午飯后,三人乘興到孫莊找到紅槍會首領、開明紳士歐陽炳炎做宣傳動員工作,也達到了目的。接著,確山縣南紅槍會首領李天道、縣北紅槍會首領徐耀才和張廣漢等,都表示聽從指揮,聯合起來,組成農民自衛武裝,進行斗爭。
1927年2月,為了加強豫南黨的領導,中共豫區委派林壯志擔任駐馬店特支書記,張家鐸改任特支宣傳兼農運委員和共青團特支書記,并負責領導確山縣黨團工作和農民運動。同月15日,張家鐸等人在洪溝廟和新莊東邊的玉皇廟召開農民代表大會,成立確山縣農民協會。
“亮牌”行動引起強烈反響
1927年3月中旬,張家鐸召集馬尚德、張耀昶、李則青等人,決定趁北伐軍不久將進入河南的大好形勢,先把四鄉的農會會員集合起來進行一次“亮牌”(即示威)行動,以顯示農民組織的力量,擴大政治影響。此外,他們還準備按中央指示侍機武裝暴動,奪取縣城。
“亮牌”行動定在
“亮牌”行動開始第三天,全縣各地農民越聚越多,鄰近各縣的農民武裝也來了,共有5萬人。張家鐸和馬尚德將攻城武裝編為10路大軍,統一指揮。在談判無果的情況下,馬尚德發出總攻縣城的命令后,張家鐸等指揮攻城,最終取得了勝利。
劉店起義吸引有志青年參軍
1927年7月,轟轟烈烈的國民大革命失敗后,全省白色恐怖嚴重,確山反革命勢力甚囂塵上。張家鐸不畏艱險,和李鳴岐、馬尚德等將全縣6個黨小組改建為黨支部,深入黨員和農民中宣傳繼續革命。10月,中共確山縣委(書記張家鐸)整頓了農軍,準備舉行劉店秋收暴動。
張家鐸和馬尚德、李鳴岐、虞松如、張耀昶等帶了數十名農民自衛軍戰士,秘密接近劉店,先俘虜了寨門站崗的團丁,接著一舉攻進民團頭子李廣化控制的劉店鎮,打響了劉店秋收起義的第一槍。
劉店起義之后,他們直奔確山、汝南、信陽邊區的張板橋村,攻破擁有幾千畝土地的大地主張天真的圍寨。青壯年農民紛紛參軍,農軍由100余人發展到300人。至
張家鐸犧牲時年僅28歲
1928年7月,張家鐸根據中共河南省委決定,奔赴潢川縣,擔任南五縣特委書記,全面了解潢川、光山、息縣和新劃歸的羅山、新蔡等縣黨的工作情況,進一步組織、武裝群眾,發動游擊戰爭。
李老末匪部大都是窮人出身,為形勢所迫才不得已當了“桿子”,聽了張家鐸講的共產黨為窮人打江山的革命道理,都表示愿意接受共產黨改編。
臨走時,李老末給張家鐸開具了一張路條,作為在他的勢力范圍內的通行證。
張家鐸犧牲時年僅28歲。消息傳來,豫東南特委的同志們萬分悲痛。緊急關頭,由郭樹勛代理特委書記,召開會議決定舉行商南起義。
王浩今年64歲,曾任驛城區橡林街道張樓社區黨支部書記,1984年參與了調查研究張家鐸的事跡。據他介紹,張家鐸參加革命后,他的弟弟張家錚受其影響,也參加了革命。
“我們還聽說張家鐸有妻女,解放后中央派人把她們接走了,他的弟弟后來也犧牲了。”王浩說,張家鐸參加革命后很少回張樓,犧牲時又很年輕,居民知道他事跡的不多,但是知道他名字的人不少。
王浩說,市里曾組織人員到社區調查,上年紀的人大都知道張家鐸,都說因為有他們這些人的付出,自己才過上了好日子。
張貞祥說,以往張樓只是一個貧瘠的小村莊,如今發展成了繁華的大社區,這其中就有革命先烈的功勞。
“我們都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張家鐸的后人應該生活得也不錯吧。”張貞祥說,閑暇時他總愛給兒孫們講張家鐸等人的事跡,希望他們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對革命烈士常懷感恩之心。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