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縣打造高標準良田建設示范區
摘要:集成發展 科技轉化西平縣打造高標準良田建設示范區本報訊 (記者 丁 振 通訊員 胡軍華 秦曉蘇)日前,筆者走進西平縣二郎鄉萬畝高標準糧田建設示范區。只見暖暖的陽光照射下
集成發展 科技轉化
西平縣打造高標準良田建設示范區
本報訊 (記者 丁 振 通訊員 胡軍華 秦曉蘇)日前,筆者走進西平縣二郎鄉萬畝高標準糧田建設示范區。只見暖暖的陽光照射下,田塊方正連片,水泥路寬闊筆直,溝渠、井、電等農田配套設施齊全,田間的麥苗生機勃勃,預示著來年的大豐收。
集成發展聚合力。見到焦莊鄉毛寨村的種糧大戶韓衛宇時,他正站在農技推廣區域站大屏幕前觀看天氣和蟲情預報。“最近麥苗長勢不錯,俺抽空過來看看天氣和蟲情預報,也想咨詢一下技術人員,加強一下麥田管理。”韓衛宇說,“高標準糧田打好了基礎,示范提升工程又整合了技術服務,糧食產量年年高。俺還得加大土地流轉!”近年來,西平縣以集中打造田間平整肥沃、排灌設施完善、農機裝備齊全、技術集成到位、優質高產高效、綠色生態安全的高標準永久性糧田為目標,大手筆整合投入資金3億多元。“以農田水利為例,雨養區豫南對排水溝更講究。為確保地下水補給,排水溝多采用鏤空花磚護坡。”西平縣農開辦主任張書勛說。集成發展形成合力,西平高標準糧田項目區糧食年均畝產達2240斤,比全縣平均水平高出450斤以上。去年,西平縣糧食總產達89.9萬噸,蟬聯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曾經到西平現場觀摩的中國工程院的盧良恕、董玉琛等院士認為:河南省小麥高產區正逐步南移,西平就是典型的代表。
科技轉化孵化器。西平縣是全國優質小麥生產、加工基地縣,業界素有全國小麥看河南,河南小麥看西平的說法。由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所長許為鋼主持選育的“鄭麥9023”,首次投入大田生產,就是在西平。“鄭麥9023”開創了我國食用小麥出口先河的“第一車麥”,也是從西平運出的。依托地理優勢和專家青睞,西平高標準糧田的科技味兒很濃。通過整合農技推廣、農業氣象、農產品質量檢測等服務組織,西平在項目區建設了農業綜合服務站,推行“專家組+示范基地+農技人員+合作組織+示范戶+輻射戶”的技術服務模式,統一供種、技術培訓、測土配方施肥、機械化作業、病蟲害防治,帶動了全縣糧食均衡增產。
隨著提升示范工程的基本完成,集小麥新品種新技術實驗研究、重大病蟲害統防統治、小麥良種繁育、小麥玉米一體化技術集成推廣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糧食高產創建核心區,正吸引國家和省市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種子企業紛紛加盟。
智慧農業新起點。糧食生產遇到疑難問題,當地技術員又解決不了怎么辦?二郎鄉張堯村有個“法寶”——小麥苗情數字化遠程監控系統。利用安裝在大田里的攝像頭,將大田實景實時傳送到物聯網平臺,并自行建立起數據庫。無論專家身在何處,只要登錄物聯網平臺,進入系統,就能清晰地看到大田,對癥下藥了。
過硬的基礎設施,配套的科技大餐,西平的高標準糧田成了眾人眼里的“香餑餑”,也催生了諸如駐馬店最大的農機合作社——西平縣三毛農機專業合作社等農機專業合作社。三毛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孫建超描述了他發展現代智慧農業的藍圖:高標準糧田麥子稠,要盡快更新一批大馬力農機;高標準糧田集中連片,打算購買無人駕駛飛機防治病蟲害,再試購幾臺無人駕駛的收割機、播種機;高標準糧田收益大,瞄準1萬畝農場目標加快土地流轉……
“發展現代農業,從前強調機械化,現在更注重信息化。西平將機械化與信息化融合發展,是一項有益探索。”省農科院小麥研究所研究員李向東說。高標準糧田建設,最終要與科技緊密結合。作為老牌的全國小麥綜合生產能力科技提升試點縣,西平又先行一步,成為豫南雨養區高標準糧田建設的典范。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