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崎:中小企業信貸滿足率僅20% 因銀行體系結構單一
摘要:人民網北京11月27日電 (章斐然) “銀行供給過剩或供給不足并存,主要是因為銀行體系結構的單一所致。因此,加快發展民營銀行、建立多層次銀行體系,也迫在眉睫。&rd
人民網北京11月27日電 (章斐然) “銀行供給過剩或供給不足并存,主要是因為銀行體系結構的單一所致。因此,加快發展民營銀行、建立多層次銀行體系,也迫在眉睫。”中國民生銀行董事長洪崎在“《財經》年會2015:預測與戰略”上如此表示。
洪崎介紹,中國銀行資產規模年均增長20%以上。截至今年6月末,中國銀行業資產規模達到了567萬億,占整個金融業資產規模近90%。盡管銀行業資產規模巨大,但廣大的中小微企業普遍感到融資難、融資貴,金融需求得不到有效的滿足,實體經濟發展受到抑制。“我認為,銀行供給過剩或供給不足并存,主要是因為銀行體系結構的單一所致。因此,加快發展民營銀行、建立多層次銀行體系,也迫在眉睫。”他說。
洪崎認為,多層次銀行體系包括股權多元化、空間多元化和業務差異化。他建議,通過國有銀行發展混合所有制和民營資本,獨立發起設立銀行等途徑,提高民資在銀行業中的比重。
洪崎指出,盡管近年來銀行業民間資本占比明顯上升,但與國資比例相比,占比仍較低。由于國資具有壟斷地位,注重擔保和抵押,各銀行之間又競爭激烈,導致金融供給不足,難以滿足市場需求,特別是中小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滿足率較低。“有數據顯示,中小企業的信貸滿足率只有20%。”
洪崎表示,市場準入一直是金融市場改革的重點和難點,盡管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資本沒有政策限制,但在機構準入方面,監管機構對民間資本發起設立銀行的態度仍然比較謹慎。他建議,要像重視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一樣,建立和完善多層次的銀行體系。除了盡快推出存款保險制度和銀行破產條例等配套的法律法規、大力發展中小民營銀行、增加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數量以外,還應營造充分競爭的環境,形成多元的銀行體系。
針對民營銀行的發展趨勢,洪崎說,“從中國經濟轉型的方向和技術創新的趨勢來看,民營銀行未來的發展定位,應是社區銀行和互聯網銀行。當前中國經濟最活躍的因素就是城鎮化和民間創業熱潮,而在滿足這個領域金融服務需求的方面,社區銀行具有優勢,發展前景廣闊,社區銀行在特定區域經營,熟悉轄內的客戶,在小微企業貸款方面具有優勢。”“民營銀行應充分利用技術前景,用互聯網思維辦銀行,即應用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創新,為客戶提供簡單高效的金融服務,并與傳統的金融服務模式相互促進,構建一個多層次的銀行體系。”他說。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人民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