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汽車三包”成雞肋
摘要:李 卿至目前,《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以下簡稱“汽車三包”)已經正式發布實施一年多了。這一年多來,這項當初被業內外人士寄予厚望的法規是
李 卿
至目前,《家用汽車產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以下簡稱“汽車三包”)已經正式發布實施一年多了。這一年多來,這項當初被業內外人士寄予厚望的法規是否真的保護了消費者的正當權益,解決了消費者維權難的問題?
根據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家用汽車消費糾紛持續升溫,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汽車(含零部件)的投訴12643件。與去年上半年相比,投訴量增長了29.2%,其中關于質量問題、合同違約和售后服務的投訴量占到八成多。投訴增長一方面說明消費者的維權意識越來越強;另一方面也說明“汽車三包”并未真正解決消費者的問題,消費者只能被迫走上維權道路。
從不少媒體的報道中可以看出,“汽車三包”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存在很多問題,如部分品牌要求強制保養、非4S店定期保養不給三包、非4S店加裝改裝不予三包、更換的配件不重新計算保修期、超期維修的代步車和交通費無著落等。其中,紛爭最多的當屬退換車問題。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負責人表示,目前依據“汽車三包”申請退換車的案例極少,全國范圍內只有三位數。為此,很多人認為,“汽車三包”實屬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緣何歷經十年,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法規會處于如此尷尬地位?筆者認為,主要由以下四方面原因造成。
一是法規條款不夠細致,操作性不強。諸如非4S店保養車輛能否享受三包、如何界定經銷商和廠家的責任、故障原因誰來確認、具體退車流程和標準以及退車之后所涉及的車輛購置稅、消費稅、車船稅、進口關稅等相關稅費問題的處理等,“汽車三包”都沒有作出明確的規定,從而使其在落實過程中備受爭議。
二是缺乏獨立、公正的第三方鑒定機構。對于汽車到底是質量問題,還是零部件不匹配問題,到底能不能退換,消費者和4S店往往各執一詞,這正需要第三方鑒定機構出面裁決。
三是消費者對“汽車三包”不熟悉。國家質檢總局的調查發現,80%以上的消費者購車時不知道“汽車三包”的具體政策,這說明政策的普及程度還很低。中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學研究會汽車投訴中心主任郝慶豐曾表示:“部分消費者不熟悉三包政策的具體規定也為‘汽車三包’的執行增添了不少阻礙。”
四是監管力度不夠。雖然法規已經出臺一年多,但從目前的現狀看,即使廠商和經銷商不認真執行,也沒有任何懲罰和約束機制,這就造成很多廠商對此并不重視,消費者權益自然無法得以保護。為此,還應加強監督管理,給企業施加壓力,從而推動其將“汽車三包”執行到位。
不可否認,“汽車三包”對制造商提升產品質量、經銷商提高售后服務質量有一定促進作用,但由于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種種問題,使它距離當初設定的目標還有很大差距。目前,國家質檢總局正在全國范圍內面向部分經銷商進行“汽車三包”實施工作調研。調研結束后,相關部門將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并完善“汽車三包”細化準則。在此,筆者也希望細則盡快出臺,讓“汽車三包”不再成為雞肋。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