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性與一種古老文字演繹的傳奇
摘要:記者 溫培雅 文/圖 石淺(右二)正在和女書研究者探討女書文化。背景鏈接江永女書起源于中國西南邊陲湘、粵、桂交界的湖南省江永縣。女書被當地人稱作“蚊形字”
記者 溫培雅 文/圖
石淺(右二)正在和女書研究者探討女書文化。
背景鏈接
江永女書起源于中國西南邊陲湘、粵、桂交界的湖南省江永縣。女書被當地人稱作“蚊形字”,字體修長圓潤,呈長菱形,筆畫有斜、弧、橫、豎、點。關于女字的起源,學術界尚無定論,至今仍是未解之謎。女書不僅符號形體奇特,記錄的語言奇特,標記語言和手段奇特,流行的地區、社會功能和傳承歷史也很奇特。自古以來,江永瀟水流域的婦女喜歡聚在一起織布繡花,她們不能上學讀書,為了把自己的苦難經歷記下來,便在織布繡花圖案的基礎上,共同創造了這種文字。女書基本用于創作女書作品、記錄女歌,一般為七言詩體唱本。每篇長的有四五千字,短的只有幾十字,書寫在精制手寫本、扇面、布帕、紙片上。女書具有文字學、語言學、社會學、民族學、人類學、歷史學等多方面的學術價值,因而被國內外學者嘆為“一個驚人的發現”、“中國文字史上的奇跡”。
有一種神奇文字叫江永女書,它是世界上發現的一種女性專用文字,被譽為中華文化奇觀、世界文化奇觀、婦女文化奇觀。有一位傳奇的女性叫石淺,從泌陽縣鐘靈毓秀的白云山走出的她兩次領銜主辦全國性的書法賽事,多次作為河南省代表書法家出訪日本和東南亞諸國。她堅持“德高為師,身正為范”教書育人,數百名弟子多次在國家、省、市級書法展中獲獎。特別是她深入湖南江永調研傳統女書,編輯工具書《女書通》,從藝術的角度對女書進行美的再創造,讓這種古老的文字在文化底蘊厚重的天中大地上熠熠生輝。
一場書畫交流的文化盛宴
湘南藝苑奇葩綻,旖旎枝枝萬古鮮。
三大奇觀驚世界,五洲墨客探芳源。
——石淺詩一首
時間:9月21日
地點:黃淮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園五樓女書館
初秋的陽光帶著濃濃的桂香灑在女書館的展廳里,一場女書書畫交流活動正在墨香氤氳中展開。一個精神矍鑠、身著中式繡花上衣的女性在書案前寫下遒勁有力的幾個大字:“女書研究會2014年金秋書法交流”,字跡力透紙背,既有大江東去的豪放,又不失楊柳輕揚的飄逸,贏得了大家的一致叫好。她微笑著,眼神清澈如孩童。她就是此次活動的組織者——黃淮學院副研究館員石淺。
石淺學名石嵩諭,泌陽縣人。石淺幼承家學,學習書法,無奈家庭貧寒,她折葦桿做筆,以河沙為紙練字。經過幾十年不停探索,她的書法逐步形成了獨特的風格。在一次偶然的采風中她了解到了女書這種文化奇觀,開始潛心研究,她撰寫的《論江永女書的女性特質》一文在首屆國際女書研討會上發表,《關于女書和女書書法藝術》一文入選全國第六屆書學理論研討會。她不僅弘揚了女書書法藝術,而且使這種藝術登上了大雅之堂,受到我國專家學者的關注。2000年,她在中國美術館成功舉辦個人書法展,首都各大媒體競相報道。
石淺把夢想之根深深扎進天中大地,在藝術領域從沒停息探索的腳步。在她擔任市書協主席期間,帶領主席團及全市會員團結一致、銳意創新,實現了天中書法史上多項零的突破,并刷新了多項紀錄。她身兼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武漢大學女書研究中心研究員、河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河南省書協婦女書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河南省婦女書畫家協會副主席、駐馬店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等職,因為在女書研究領域和書畫領域成績突出,駐馬店市檔案館在名人卷中特立她的個人檔案。
像這樣的書畫交流活動她已經多次組織,為了推動女書研究,她不顧自己年邁體弱,多次赴湖南、廣西等地進行調研,并多次邀請女書研究者進行文化交流。她的腳印深深地印在了女書文化發展的每一個里程碑上。
參加此次書畫交流活動的鄭州女子書法研究會副會長、河南農業大學副教授姚黎是女書館的研究員之一。她的兩幅女書作品就收藏在黃淮學院的女書館展廳里。她感慨地說:“女書是女性文明的開端,是當代婦女的‘圣經’,如今女書不但載入了吉尼斯世界紀錄,而且進入了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這其中正是有石淺大姐這樣的熱心研究者推動著這項文化。”
面對時而低頭交流、時而揮毫潑墨的藝術家們,石淺的臉上流露出了淡淡的笑意。雖是古稀之年,但仍壯心不已的石淺在女書領域創作了無數個第一:她的書法作品第一個在首屆全國女書展獲金獎;她是第一個為女書寫詩的作者;她是第一個為女書刻印的作者;她是第一個撰寫了女書論文,并刊登在國家權威性書法論壇的作者;她還是第一個走出國門,被日本和東南亞的書法友人譽為“傳播女書使者”的女性。
一個女書館的前世今生
藝苑尋芳動苦心,瀟湘十探系尋根。
果然瑰寶驚天地,一領風騷秉日輪。
——石淺詩一首
時間:9月22日上午
地點:黃淮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園五樓女書館
翰墨飄香、書畫斗奇,一幅幅精美的女書書畫作品讓人目不暇接。這個面積100多平方米的女書館是第一個在高校設立的女書館,也是第一個對女書研究者和高校師生開放的書畫館。石淺帶著記者觀看著女書館的展品,如數家珍地介紹著,思維之清晰、行動之敏捷讓人嘆服。
女書文字呈菱形,剛柔相濟、柔中有剛。在書寫中多用圓弧形筆劃,排列工整,輕盈飄逸,像一個個靈活的音符。這些藝術特征是中國勞動婦女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追求自由平等,追求美好的化身,在翰苑墨林中具有較高的美學研究價值。
女書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被發現起就受到學術界和書法界的高度關注。石淺也是被這如詩如畫的女書文字所震撼,一下子沉浸其中,她把女書、女人、女書法家、女子事業融為一體變為一種強大動力,遨游在女書研究的王國里,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了探索和完善,使具有悠久歷史的原始女書閃爍出更加燦爛的光芒。她的女書瀟灑飄逸、剛柔相濟,主體筆畫似柳葉飄揚,顯示出女性積極向上,追求美好生活的天性,又如一把把利刃,力透紙背,顯示出新時代女性的進取精神。
她創辦的女書館收集了數百幅國內外女書研究者的作品,以“弘揚傳統文化,振興書畫藝術”為宗旨,以“崇德尚藝,繼承創新”為目標,培養書畫新秀,推介書畫名家,并積極為在校大學生營造創作實踐機會,先后培養了近百名優秀的女書書法作者。譚二洋、金路、劉大偉等原來是駐馬店黃淮學院的學生,后在她的精心輔導下分別考入首都師范大學、四川大學等書法研究生,將女書藝術發揚光大。
一位七旬老書法家的心愿
不與群芳做近鄰,頂風披雪抖精神。
萬花未敢探頭看,雪里芳馨獨占春。
——石淺詩一首
時間:9月23日下午
地點:黃淮學院學府花園
組織活動時的石淺老師英姿勃發、神采奕奕;揮毫潑墨時的石淺老師氣定神閑、揮斥方遒;居家的石淺老師則舉止平易、和藹可親。
她圍著一幅民族風的大披肩,穿一雙紅色的織緞布鞋,一副大家風范。她端坐在書案前,身后是一幅幅精美絕倫的女書作品。其中一組《木蘭從軍》、《木蘭紡織》、《木蘭參戰》、《木蘭還鄉》的女書作品,讓人感受到了她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不由回憶起了她在2011年11月,在北大舉辦“魅力天中·相約北大”書法作品展時的風采。那次展覽共展出石淺近作100余幅,包括行草、小楷、甲骨文、隸書等,女書作品尤其讓人耳目一新,體現了石淺傳承古法并與時俱進的風貌。
近年來,石淺不僅對藝術精益求精,而且在書法教育、社會公益方面做了許多有益工作,得到了社會的尊重和擁戴。面對記者的采訪,石淺說出了自己深埋于心的愿望:“我的年紀漸漸大了,希望能把自己多年的女書研究心得傳授給更多熱愛這項文化的人,讓女書這種古老而傳統的文字在天中大地上生根、發芽、開花,成為藝術領域的一朵奇葩。”
秋天是收獲的季節,這個用自己的生命之光點亮天中文化的老書法家,完美地詮釋了德藝雙馨的含義,收獲著自己豐盈的人生。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