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萬民眾同練太極拳——正陽打造“太極文化之鄉”走筆
摘要:□晚報記者 郭建光 通訊員 高萬寶 祝念學 文/圖 太極文化節上,孩子們正在進行太極拳表演。太極拳發源于中國,傳播于四海,據說它曾是最高境界的格斗術,在傳承了
□晚報記者 郭建光 通訊員 高萬寶 祝念學 文/圖
太極文化節上,孩子們正在進行太極拳表演。
太極拳發源于中國,傳播于四海,據說它曾是最高境界的格斗術,在傳承了幾百年后,人們似乎更多的去關注太極哲學中蘊含的養生健身理念。更多的練習者追求的是它華美飄逸的風度,但是也有人想探究太極拳的背后,中國古人所賦予它的智慧。
——這是央視走進科學《解密太極》的解說詞。
7月5日早上,在正陽縣城的一個小廣場內,金色的陽光透過廣場樹木密密麻麻的葉子,映射到該縣縣委機關一群干部的身上。他們在一招一式地練習太極拳。那白色的練功服,在微風的輕撫下,飄逸瀟灑。
而在正陽縣城的其他一些地方,像這群機關干部一樣,每天相約一起練習太極拳的群眾還有很多。該縣還在中小學生中推廣太極拳,一時間,整個正陽縣呈現出10萬民眾同練太極拳的盛況。
小縣城舉辦太極文化節
“太震撼了。”7月5日,同濟大學中文系博導、央視《百家講壇》主講人劉強回憶起今年5月在正陽縣袁寨鄉受聘為一所農村學校大春文武學校名譽校長時對記者說。他告訴記者,今年5月1日,該縣隆重舉行為期7天的太極文化節。此次太極文化節是該縣連續成功舉行的第六屆,吸引了國內眾多太極名家、文化名人、太極拳愛好者和周邊幾個縣群眾共10萬多人前來“過節”。
當天,隨著歡快的腰鼓舞動全場,由正陽縣陳式太極拳協會、正陽縣太極山莊承辦,在袁寨鄉單樓村太極山莊、大春文武學校舉行的第六屆太極文化節正式拉開帷幕。
“太極文化節場面盛大,現場人山人海,人們比肩接踵地在這里觀看孩子們的表演。此外,還有太極名家展示、武術表演、太極拳比賽、吳橋雜技、安徽民間小調等節目,引來現場觀眾陣陣喝彩聲。”據參與當日盛會的太極拳教練丁留勇回憶,這屆太極拳文化節是他這輩子見過的最大一次太極拳盛會,這對于只有75萬人口的正陽縣來說,舉辦這么大的盛會,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據了解,正陽太極文化節正成為正陽縣乃至全國太極文化界頗具影響的盛會。自2009年起,太極文化節已連續舉辦六屆,且一年比一年規模大、一年比一年熱鬧,剛開始僅限于正陽縣,每年幾萬人參與,前幾年逐步輻射到縣外省市,近兩年已成為每年10余萬人共享的太極搭臺、經貿唱戲的盛會。
太極名家陳正雷、陳照森,國內外享有盛名的武術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教授、北京市梅花樁拳研究會會長韓建中先生等都曾參加過文化節。此外,福建、湖北、廣東等地客商借參加文化節前來正陽觀光、考察。目前,太極文化節正成為正陽發展的一張新名片。
記者了解到,目前正陽縣逾10萬人在練太極拳,蓬勃發展的太極文化備受全國太極拳界矚目。正陽縣太極山莊的創辦人王大春先生為正陽如火如荼發展的太極文化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特別是在全縣中小學中就有10萬名學生習練太極拳,這么大的規模在全國并不多見。
一個太極名家的心愿
如果有人告訴你他迷戀上太極拳源于上世紀八十年代的那部紅遍大江南北的《霍元甲》,你不要驚奇,這個人就是正陽縣袁寨鄉單樓村的王大春。
盛夏的袁寨鄉一派郁郁蔥蔥,滿眼碧綠,而單樓村的太極拳山莊猶如一顆明珠鑲嵌在慎水河畔,給人以莊重之感。在慎水河流過的地方,天然形成了一個太極圖案,這個天然形成的圖案吸引了來自各地太極拳愛好者的目光,而它背后高高聳立的太極山莊,成為這個美麗鄉村令人矚目的一景。
太極山莊樓道里王大春與太極拳名家的合影告訴來人,山莊主人的職業和喜好。
王大春的兒子王正向記者介紹了父親練習太極拳的經歷。“1993年,看到反映楊露禪到陳家溝學習太極拳的電影《偷拳》后,父親對太極拳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他告別家人,來到太極拳的發源地陳家溝。初來乍到,他和溫縣武術館的年輕教練張寶中推手,沒想到,自己只要一用勁,便莫名其妙地跌倒。他不服輸,每天找張寶中拼打,只有一個愿望,在挨打中了解對方的技擊方法。以至于在兩周內,踝關節崴了六次。”王正說。
在溫縣,王大春除了經常跟張東武、張寶中、陳有華等一些太極拳名將學習交流外,還先后受到太極拳大師陳正雷、王西安、陳照森等人的悉心指導,掌握了許多陳式太極拳的技擊方法。
王大春癡迷太極,曾擔任央視武林大會專家評委,現擔任河南省陳式太極拳協會常務理事、中國陳家溝太極拳功夫學校副總教練、“國際太極拳文化傳播大使”。2008年,受正陽縣委、縣政府的邀請,他投資3000多萬元在家鄉創辦了太極山莊和大春文武學校,致力于在家鄉弘揚太極文化。
王正告訴記者,陳氏太極拳是中華武術的寶貴文化遺產,有著300多年的歷史。充分體現了中國深邃的文化底蘊,被稱為哲拳。她陰陽轉化,剛柔并濟,快慢相間,動靜開合,連綿不斷,一氣呵成。演練起來姿勢優美、典雅大方,深深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愛好運動的人們,已成為當今時尚的體育運動。
太極花盛開 離不開政府扶持
在正陽縣機關企事業單位,縣城文化廣場,無論是黎明還是華燈初上,處處能看到太極拳練習者的身影。在課余的校園操場,也能看到學生們練拳的風景。太極拳已在正陽這個古江國生根發芽,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讓人倍感驚奇的是,在正陽縣中小學校,學生們每人都有一本精美的太極拳普及推廣教材。該教材由正陽縣政府出資,光明出版社發行。校園內如此大力度普及太極拳,在全省乃至全國都不多見。
王正向記者講述了這樣一件事情,每次大春武術學校選派學生到縣里和市里參加比賽或活動,都會受到外界的關注。他們很想了解,這么多學生如何做到整齊劃一,他們的精神面貌怎么那么陽光向上。這同樣引起了正陽縣委、縣政府相關領導的注意,為在全縣開展這項運動做了很好的鋪墊。
自2007年開始,太極拳正式走進正陽這塊沃土。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主要領導帶頭學習,并且下發文件組織縣直各部門、各局委、各鄉鎮、各企業的人員參加培訓、學習、表演、比賽。把學習太極拳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
從2009年開始,該縣開展了太極拳普及工程,要求全縣教育系統普及太極拳,將太極拳列入中小學校必考科目。
采訪中,記者從該縣教體局了解到,目前,該縣的體育教師正在進行第5批太極拳培訓,這些體育教師經過培訓后,將把太極拳帶回各自的學校,從而在學生中普及太極拳。
自2011年起,該縣教體局把太極拳納入中招體育考試內容,成為我市第一個把太極拳納入中招考試項目的縣區。
“我們編寫的這本《陳氏太極拳精要26式》簡易教材,旨在指導同學們逐步提高對健身鍛煉的認識,養成鍛煉的習慣,走上社會后仍能堅持不懈地進行體育鍛煉,達到終身受益的目的。真正實現‘每天鍛煉一小時,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目標。”該縣教體局教體股股長祝念學說。
記者見到了這本太極拳讀本,這本專門為該縣中小學生量身定制的書,由該縣縣委宣傳部部長王靜嫻任編委主任,中國武術研究院秘書長康戈武題詞:“習文練武,強身益智。”中國人民公安大學高級教官,教授,梅花樁傳人、舞林大會總評判長韓建中也發來賀詞。
據悉,通過全縣上下齊抓共管,太極拳進校園工作得到很大提升,近年來,正陽縣提出要把太極拳推廣作為打造武術之鄉的載體,提出了打造“太極強縣,太極文化之鄉的目標”。
目前該縣十萬師生練太極的局面已經初步形成。全縣自2011年至今,已經連續4年對22428名初中畢業生進行了太極拳項目的考試,以10分計入中招考試成績。
全力申報“太極文化之鄉”
有了這么深厚的群眾基礎,正陽縣委、縣政府在太極拳文化之鄉的申報上做起了文章。今年初,該縣召開專題會議,研究申報太極文化之鄉的相關問題。
“各位領導,我把太極拳在正陽的普及和推廣情況向各位領導作以簡要匯報:太極拳成為正陽人民強身健體的最主要方式已植根于正陽人民心中。自2007年開始,太極拳正式走進正陽這塊沃土,經過幾年的適應和運作,太極拳逐漸被廣大群眾接受和喜愛,成為最主要的運動和健身方式。”2014年4月,河南省體育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正陽縣申報“太極文化之鄉”匯報會舉行,祝念學將申報材料進行提交。而聆聽正陽縣匯報材料的,均是省體育局的相關領導和太極拳運動的權威專家。
“2009年至今,全縣共舉辦太極拳大型比賽展演6次,小規模比賽展演15次。每年都組隊參加在焦作、駐馬店等地舉行的太極拳比賽、交流。該縣已有太極拳協會1個,正陽縣太極拳專業武術隊1個,太極拳表演隊5個,太極拳健身站點28個。目前,全縣太極拳愛好者達13萬多人。”
“自2009年起,正陽縣已經連續舉辦6屆正陽縣太極文化節,不僅在正陽縣,在河南在全國都很有影響。” 祝念學的申報材料并不長,但與會專家不斷地點頭。
從省城回到正陽縣,參與申報工作的正陽縣相關領導信心滿滿。
據了解,過不了多久,省里的專家組就會到正陽縣,對該縣的申報情況進行實地驗收,相信“太極文化之鄉”的美名將會如愿花落正陽。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