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常務會8提融資問題釋放什么信號
摘要:今年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8次提及融資問題
國務院常務會議今年8提融資問題釋放什么信號?
新華網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李斌、鐘泉盛)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1月19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已經8次提及融資問題:
——3月25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會議提出,依靠改革創新,堅持市場化和法治化方向,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既有利于拓寬企業和居民投融資渠道、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也對優化融資結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公司治理結構、防范金融風險具有重要意義。
——5月21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成倍擴大中央財政新興產業創投引導資金規模,加快設立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完善市場化運行長效機制,實現引導資金有效回收和滾動使用,破解創新型中小企業融資難題。
——7月2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要促進“脫實向虛”的信貸資金歸位,更多投向實體經濟,有效降低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成本。
——7月16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加快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和“三農”有關政策落實,在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上盡快見到實效。
——7月2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多措并舉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并確定了10條措施,包括繼續堅持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信貸總量合理增長,著力調整結構,優化信貸投向;抑制金融機構籌資成本的不合理上升,遏制變相高息攬儲,維護良好的金融市場秩序;縮短企業融資鏈條,清理不必要的環節,整治層層加價行為;清理整頓不合理收費,對直接與貸款掛鉤、沒有實質服務內容的收費,一律取消等。
——9月17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會議指出,加大融資支持。采取業務補助、增量業務獎勵等措施,引導擔保、金融和外貿綜合服務等機構為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單列小微企業信貸計劃,鼓勵大銀行設立服務小微企業專營機構。推動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取得實質性進展。
——10月24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創新重點領域投融資機制,會議指出,創新投融資機制,在更多領域向社會投資特別是民間資本敞開大門,與其他簡政放權措施形成組合拳,以改革舉措打破不合理的壟斷和市場壁壘,營造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投資環境,使投資者在平等競爭中獲取合理收益,有利于更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發展潛力,改善當前投資動力不足的狀況,穩定有效投資,增加公共產品供給,促進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
——11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會議指出,必須堅持改革創新,完善差異化信貸政策,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進一步有針對性地緩解融資成本高問題,以促進創新創業、帶動群眾收入提高。
國務院常務會議如此密集提及融資問題的背后,究竟釋放了什么信號?
“當前中小企業發展遭遇挑戰,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突出,而前述問題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因此國家高度重視企業融資問題,激發實體經濟活力。”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劉俏分析說。
劉俏說,前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率為7.4%,要完成全年經濟目標有一定的難度;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連續32個月同比下降,反映出企業投資信心信不足;當前地方政府由于地方債的問題,在財政支出方面也沒有太大的空間。因此要通過緩解融資貴、融資難問題,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
在11月19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進一步采取有力措施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后,央行宣布從11月22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和存款基準利率。
劉俏認為,降低利率,房地產行業會是明顯受益行業,房企融資成本降低,居民購房利率降低有利于刺激購房意愿,在這過程中應防止房價調控出現反復。除此之外,降息對A股市場是利好消息,對地方政府通過發債方式融資也帶來一定的便利,同時對實體經濟向好有一定的幫助。
“中小企業本來就難以從常規渠道融資,雖然國家下大力氣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但效果很有限,難以傳導到中小企業。”劉俏認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是個全球性問題,在中國尤為突出,銀行更多的偏愛大型企業,然而我國許多大型企業都存在產能過剩問題,企業投資意愿不足,而中小企業有較強烈的投資意愿卻難以融資。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劉俏認為應當進一步強化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如推進利率市場化、降低金融行業準入門檻、鼓勵更多金融業態等。
———————————————————————————————————————————
新華網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劉錚、李延霞、張紫赟)央行兩年多來第一次出手降息,劍指企業融資成本高。這一由來已久的難題,隨著經濟增速下行“水落石出”更顯突出。
當下,一些有條件的企業借人民幣國際化從境外低成本融資,不失為一種理性的選擇。然而,遠水解近渴畢竟不那么順暢,對中國金融體系和宏觀經濟發展而言,更多的是一種警示。詳細>>>
新華網北京11月25日電(記者李斌、鐘泉盛)“之前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為6%,企業貸款利率一般是在基準利率上浮30%,也就是7.8%,這個融資成本企業可以承受。但實際上民營企業的融資成本一般在20%以上,有的甚至更多。”近日,一位民營企業家向記者痛陳銀行融資“潛規則”層層拉高融資成本,中小企業只能在夾縫中艱難求生,有的企業不得不向民間資本市場高息融資。詳細>>>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新華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