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人見圣
摘要: “封人見圣”廣泛流傳于西平,是以楊莊鄉儀封村為中心區域的民間傳說故事。據《史記》記載,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大教育家孔子61歲時由魯出游。孔子往返于蔡國和葉
“封人見圣”廣泛流傳于西平,是以楊莊鄉儀封村為中心區域的民間傳說故事。
據《史記》記載,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大教育家孔子61歲時由魯出游。孔子往返于蔡國和葉縣之間,曾兩次途經西平的儀封,并在儀封設壇講學。“封人見圣”等故事就發生在孔子講學路過儀封之時。孔子路經儀封,儀封人王三官出而迎之,請見曰:“君之之至于斯也,吾未賞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者何患于喪乎”,“天下無道已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另外還有“王三官三難圣人”的故事:王三官等孩童在路上玩以土筑城的游戲,孔子到了儀封村,子路等人讓王三官讓路,王三官問:“是該我們的城為你們的車讓路,還是該你們的車繞過我們的城?”孔子覺得王三官有靈氣,下車與他答話。王三官指著村邊的松柏問孔子:“松柏為啥冬天不落葉?”孔子說松柏內部長得結實、耐寒。王三官又問:“竹子內部空虛,為啥冬天也不落葉?”孔子不能答。王三官接著問:“鵝的叫聲為啥那么大?”孔子說:“因為鵝的脖子長。”王三官又問:“青蛙脖短,為啥叫聲那么大?”孔子不能答。后人為紀念“封人見圣”這段佳話,在儀封建了“封人見圣祠”、“孔廟”,使儀封成為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地。
“封人見圣”的民間傳說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基礎上,又與《論語》、《史記》等典籍和地名掌故、風物遺跡相印證,帶有鮮明的史傳性質和地方特色,該傳說塑造了人民群眾機智善辯和孔子謙虛謹慎、不恥下問、實事求是的鮮明形象,有著十分珍貴的歷史價值、思想價值。加大對“封人見圣”這一民間傳說的保護、研究和開發力度,對于堅持科學精神、構建和諧社會,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有著積極的社會意義。
2010年4月,“封人見圣”民間傳說故事被駐馬店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姚 晶 輯自市政協駐馬店市文史委《天中記憶·文化卷》)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