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志遠:志存高遠礪青春
摘要:志存高遠礪青春——訪市人大代表、西平縣柏苑街道辦事處道莊村黨支部書記康志遠記者 楊曉暉八月的西平縣,沃野千里,綠意盎然。找到康志遠時,他正在村小學施工現
志存高遠礪青春
——訪市人大代表、西平縣柏苑街道辦事處道莊村黨支部書記康志遠
記者 楊曉暉
八月的西平縣,沃野千里,綠意盎然。找到康志遠時,他正在村小學施工現場查看工程進展情況。“馬上就要開學了,有點放心不下。”他笑著對記者說。
1990年,年輕的康志遠被選進西平縣環城鄉(現為柏苑街道辦事處)道莊村委班子,雖然道莊村與縣城僅一河之隔,然而,多年來卻一直沒有得到發展。“人均半畝地,辛苦一年難掙幾個錢,窮得連孩子的學費都交不起。”村委副主任孫德昌描述當時的情形。2002年初,村里換屆選舉,康志遠當選為村委主任,瞅著眼前貧窮落后的狀況,他發誓一定要干出個名堂。當年夏天,縣里組織村干部到商丘夏邑考察雙孢菇種植。當看著偌大菇房里大片大片雪白的雙孢菇,瞅著菇農大把大把地數著票子,他心動了。不久,他帶領村干部和群眾代表再次到夏邑考察學習。眼見為實,大家都看得熱血沸騰,一致認為發展雙孢菇前景廣闊。可當他們準備動員群眾大干一場時,村民們卻并不買賬。
還是讓事實說話吧。堅定發展雙孢菇的他拿出了家里的全部積蓄,又在銀行貸了一筆款,和村里的幾個黨員干部合伙建起了13座雙孢菇簡易種植棚。
“沒睡上一個好覺,每天晚上都泡在棚里,比伺候父母還細心周到。”想起當時的努力,康志遠自嘲道。
功夫不負有心人。當年,售完雙孢菇后,一算賬,他嚇了一大跳:一個簡易棚年純利竟達1.3萬元。
坐不住的村民紛紛加入建菇棚的行列, 2003年,全村建起高標準菇棚44座。當年產鮮菇35萬斤,銷售收入114萬元。
為給村民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他遠赴福建高薪請來專家;菇農沒資金,他就四處幫忙協調貸款;為解決銷售問題,他與漯河雙匯集團、安徽阜陽罐頭廠建立了長期供銷合作關系,并順利打開了鄭州、洛陽等地的鮮菇市場;為讓菇農抱團發展,做大做強雙孢菇產業,他又組織成立了食用菌協會,同時投資500萬元興建了食用菌深加工廠,注冊了河南省豐潤食用菌科技開發公司。現在,在他的帶動下,道莊村迅速發展高標準菇棚450個,種植面積40萬平方米,年產新鮮雙孢菇525萬斤,銷售收入4000多萬元,并形成了以道莊村為中心、輻射周邊鄉鎮的雙孢菇和草菇種植基地。
“種植雙孢菇不僅消耗小麥秸稈10萬噸,解除了我們及周邊小麥秸稈無處存放的難題,而且雙孢菇廢料又是很好的返田有機肥,這種農業廢棄物的循環利用,實現了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談起發展雙孢菇的好處,孫德昌滔滔不絕。
在帶領群眾致富的同時,康志遠還時刻沒忘一名人大代表的職責,平時則走村入戶訪民情、聽民聲、了民意,并認真思考,撰寫意見、建議進行反映。近年來,他先后撰寫并提交的《關于發展食用菌種植的幾點建議》、《關于加大農村污染治理的建議》等意見、建議,受到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視。
“以后要多到群眾中去,聽聽他們的心里話,及時反映老百姓的呼聲,當好他們的代言人。同時,作為一名支部書記和雙孢菇種植帶頭人,我將帶領更多的群眾走上致富路。”談及以后的打算,康志遠表示。
心中有夢,理想不再遙遠。相信,在他的帶領下,道莊村的明天一定更美好。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