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暢通”工程鋪就百姓幸福路
摘要:記者 張 勇今年初以來,西平縣譚店鄉副鄉長楊紅顯得格外忙碌,因為她又多了一項任務,兼任鄉農村公路管養站站長。7月23日一大早,楊紅同往常一樣來到辦公室整理資料,記者看
記者 張 勇
今年初以來,西平縣譚店鄉副鄉長楊紅顯得格外忙碌,因為她又多了一項任務,兼任鄉農村公路管養站站長。7月23日一大早,楊紅同往常一樣來到辦公室整理資料,記者看到她手里拿著全鄉10多個行政村的村道養護情況表。“縣里實施‘鄉村暢通’工程以來,我們鄉積極承擔農村公路管養責任,健全機構、落實資金,充實養護隊伍,使村道養護逐步走向常態化,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保障。”楊紅對記者說。
要想富 先修路
在譚店鄉祁莊村的一條農村公路上,村黨支部書記孫何周正帶領群眾培護路肩。出行難,行路難,曾幾何時,村里的群眾為腳下的路生出幾多無奈。現如今,水泥路修到了家門口,祁莊村村民楊隨功笑得合不攏嘴:“祖祖輩輩居住的村子,出門就是爛泥,現在不一樣了,平坦的水泥路一直修到我家門口,干啥都方便,多虧了黨和政府的政策好!” “這條路全長1700多米,惠及6000多名群眾。” 孫何周高興地說。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來,西平縣委、縣政府把農村公路建設作為全縣重點民生工程,全面提升農村公路通行水平,打造“暢、潔、綠、美、安”的出行環境,全縣已基本形成了干支相連、四通八達的農村公路網絡。至目前,西平縣農村公路總里程達1453.106公里,其中縣道163.821公里,鄉道301.809公里,村道987.486公里,全縣284個行政村全部通水泥(瀝青)公路。
該縣農村公路管理所所長李玉江介紹,為解決農村群眾出行難的問題,推進農村經濟快速發展,西平縣抓住全市農村公路“鄉村暢通”工程三年行動計劃的重大機遇,尋風而動,全力加快農村公路建設,計劃通過三年的努力完成農村公路150公里、橋梁1000延米以上的建設改造任務,完成投資1.5億元。
為強化農村公路“鄉村暢通”工程的組織領導,縣政府成立了以縣長為組長的領導小組,全面負責農村公路建設的指揮協調工作。縣政府出臺了《關于開展農村公路鄉村暢通工程活動的意見》,將農村公路建設作為各鄉鎮和各有關部門領導班子實績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進一步明確了縣、鄉人民政府是農村公路的責任主體,政府主要領導是第一責任人的考核體系。縣政府督查室對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實行重點督查,定期通報,保證了全縣農村公路建設的整體協調推進。
三分建 七分養
俗話說,道路“三分建,七分養”。為提高農村公路養護水平,加大農村公路養護力度,西平縣制定了《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辦法》,建立了“一路一檔”、“一橋一檔”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電子檔案,明確了鄉村道路具體管養標準,定期組織專門人員對各鄉鎮農村公路養護工作效果進行檢查、評比、排名,將其與農村公路“以獎代補”資金掛鉤,形成了嚴格的監督考核機制。同時,組織專業隊伍全力做好坑槽挖補、翻漿處置等路面維修工作,使之始終處于良好的安全暢通狀態。
楊莊鄉農民養護工馬彥紅說:“國家把路修好了,我們要管養好,讓農村公路助力群眾奔小康,建設美麗家園。”在楊莊鄉操場村,村黨支部書記張華玲說:“現在農村公路有人養護了,又是栽樹,又是培路肩,還有路政人員替村民們保護路產路權,正是有了蓬勃發展的農村公路建設,才有了四通八達的通村公路;有了一系列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措施,才有了今天的村路景觀和美麗的新農村……”
今年初以來,西平縣把農村公路“鄉村暢通”工程與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年”活動結合起來,與“文明示范路”、“文明示范鄉鎮”創建有效結合起來。上半年,該縣共挖補坑槽5550平方米,灌縫15萬米,水毀路段增設護坡420米,完成投資170萬元。小修保養共完成整理路肩273400平方米,整修邊坡520500平方米,疏通邊溝79420平方米,路面保潔12420000平方米,清理雜草312500平方米。新創文明示范路14公里,新創“文明示范鄉鎮”兩個。同時,做好危橋、險段、防護設施的巡查,設置、更新警示標志76塊,動用鏟車36次,對已創建的“文明示范路”違章建筑反彈路段進行清理整治,排查出危橋2座,及時設立安全警示標志,確保全縣農村公路安全暢通。
公路通 百業興
“公路通,百業興”。農村公路是公益性強的公共基礎設施,是農村生產生活、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農村公路的延伸帶來了農村經濟的繁榮發展。譚店鄉依托農村公路發展養殖業、種植業,建有養豬專業村6個、養雞專業村5個、養免專業村2個,各類養殖、種植大戶800余戶,年出欄生豬20萬頭,蛋雞存欄50萬只。譚店鄉建成了以祁莊、鞏莊為中心的煙葉生產基地,以和張村為中心的西瓜種植基地,以西譚路為中心的優質小麥種植基地、千畝黃花菜基地等。
道路通了,產業發展了,農民手中有錢了。農村公路建設切實給農村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變化。在楊莊鄉儀北村,村民張付嶺說:“村里的路沒修通之前,路面凸凹不平,客商不愿進村收購土特產品,村民們種植的西瓜、煙葉、黃花菜等特色農產品靠小貨車或三輪倒運,既增加了成本,有時還因不能及時外運而導致爛掉,減少了收入。現在路修通了,我們地里種的晚秋黃梨都賣到了上海等大城市。”
“過去,遇上下雨天,農產品運不出去,只能眼睜睜地爛在地里。”楊莊鄉儀北村黨支部書記劉海申說,“現在好了,水泥路通到村子里,農產品出售就用手機聯系客商開車來村里裝貨,不愁賣不出好價錢,‘小康路’幫助我們圓了朝思暮想的‘小康夢’,大家十分高興,發展特色產業的積極性更高了,村里有農業開發千畝示范田、晚秋黃梨種植基地等。”
說起農村公路給群眾帶來的好處,楊莊鄉黨委書記李婕深有感觸:“‘小康路’修到家門口,為群眾生產生活提供了方便,提高了運輸能力,降低了運輸成本,帶動了農村產業發展,為農民增收致富奠定基礎。如今,‘小康路’成為美麗鄉村的一道風景線,群眾有了幸福感。”
記者在西平縣農村采訪,看到小汽車、摩托車在用水泥鋪設的村道上往來穿梭,一派繁忙景象……農村公路暢通帶來的不僅是出行方便,而且帶動了產業的快速發展。近年來,西平縣進一步調整富民思路,以農村公路為載體,帶動百業興旺,為農民群眾拓展增收致富之路,呈現公路通到哪里、產業發展到哪里的喜人景象。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