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策力推新能源汽車“駛入”百姓家
摘要:直擊四大“痛點”新政策力推新能源汽車“駛入”百姓家“您會買新能源車嗎?”如果回答“不會”,通常理由是什么?“太貴&rd
直擊四大“痛點”
新政策力推新能源汽車“駛入”百姓家
“您會買新能源車嗎?”如果回答“不會”,通常理由是什么?“太貴”“沒地兒充電”……近一兩年來,無論國家層面還是一些地方,對新能源車支持力度都挺大,但普通百姓買賬的依然不太多。問題在哪兒?針對當下新能源車的種種“痛點”,最新發布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新政策開出“止痛”良方。
【痛點一】購車貴
新能源汽車有多貴?舉個例子,比亞迪新能源車E6定價31萬元到33萬元不等,可比的比亞迪S6定價10萬元到13萬元。記者比較幾家車企發現,新能源車定價通常是可比汽油車定價的2倍到3倍,即便減去補貼,仍然要高出60%到100%不等。
【新政】除此前已經出臺的“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對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外,此番新政策還提出研究完善新能源汽車車船稅優惠政策并做好減免工作,同時要繼續落實好汽車消費稅政策。
【點評】新能源車貴主要原因是電池成本高,在電池成本無法迅速下降的情況下,政府推出稅收優惠無疑將大大助力新能源車的推廣。以10%的購置稅率計算,光免征購置稅,購買比亞迪E6這樣的電動汽車,消費者就將少掏2萬元到3萬元。
不過,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許艷華說,從長遠看,車企還是要通過降低電池成本,讓電動車在經濟上更具競爭力。當前,已有車企提出計劃,用數年時間爭取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也能具有價格競爭力。
【痛點二】充電難
盡管一些地方放出消息要大規模興建充電設施,但受土地、產權等因素制約,未見明顯效果。即便是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普通居民要找到方便的充電設施都十分困難。一些4S店已經興建的充電設備,由于輸電線路等原因處于閑置,此類情況很常見。
【新政】此番新政策的25條具體措施中,有7條內容專門針對“充電難”,從城市規劃、充電設施用地、用電價格、關鍵技術攻關到落實具體責任等方面對加快充電設施建設提出指導意見;新政還提出鼓勵社會資本進入充電設施建設和運營領域。
【點評】充電設備不完善,是新能源車推廣的核心“痛點”。指導意見對用地、規劃等都進行明確,但具體到操作層面,依然需要各地方出臺細則。國家電網北京市電力公司營銷部高級工程師黃宇認為,充電設施的建設要征求產權單位的同意,這其中涉及安全、運行和管理等問題。目前,政府正在加大協調各項資源,北京市表示爭取到2017年形成一些5公里半徑的充電網絡。
【痛點三】地方保護
想買一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在北京,不行!因為它沒有納入北京的新能源車推廣目錄。新能源車想進入某地銷售,生產車企必須到本地投資設廠。類似這樣在新能源車準入上設置門檻的做法,在全國很多城市并不鮮見。
【新政】新政策明確,各地區要執行國家統一的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不得采取制定地方推廣目錄、對新能源汽車進行重復檢測檢驗、要求汽車生產企業在本地設廠、要求整車企業采購本地生產的電池和電機等零部件等違規措施。
【點評】地方保護,令有實力的新能源汽車產品不能進入所有的試點城市,沒有實力的企業即使有地方政策的支持,仍然不能生產出更有競爭力的產品。這不僅使新能源汽車市場產銷規模無法擴大,車企也背負沉重的投入成本。去除市場上所有的地方保護主義,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空間將無可限量。
【痛點四】里程焦慮
電動車電池能量密度不高,導致市場上多數電動車續航里程依然偏低。目前國內續航里程最長的比亞迪E6一次充滿電可行駛300公里,而其他品牌通常在100公里到200公里之間,有的甚至還不足100公里,難以達到消費者的要求。
【新政】新政策提出,通過國家科技計劃,對新能源汽車儲能系統、燃料電池、驅動系統、整車控制盒信息系統、充電加注、試驗檢測等共性關鍵技術以及整車集成技術集中力量攻關。
【點評】里程焦慮核心是電池技術水平問題。許艷華說,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只能寄希望于提高電池技術水平,尤其是電池材料技術進步。她透露,中汽協已聯合一些車企成立動力電池研究院,預計未來幾年我國動力電池成本有望降低一半以上。
(據新華社)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