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理能力強的孩子 父母都做這些事
摘要: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每個孩子都代表著父母的希望,因為遲早有一天父母會離開孩子,孩子們需要獨自在這個世界上好好生活。因此,養成獨立自主生活的好習慣就顯得尤其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續,每個孩子都代表著父母的希望,因為遲早有一天父母會離開孩子,孩子們需要獨自在這個世界上好好生活。因此,養成獨立自主生活的好習慣就顯得尤其重要了。父母不要過分溺愛孩子,如果孩子連生活都不能自理,如何能在這個復雜的社會生存下去?
1.習慣養成分時間段
一個有著良好習慣的孩子,他們并不是一天養成了所有好習慣,而是父母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分時間段一點一滴地幫孩子養成的。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孩子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養成所有的好習慣。父母需要有目標有計劃地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比如三歲之前,要養成好的飲食習慣,不挑食,不偏食,三餐按時進食等。四歲要養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而這些習慣都關乎孩子日后的生活自理能力。
2.肯定孩子鼓勵孩子
沒有一個孩子生下來就什么都會,因此在學習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問題,父母不要過多地指責孩子這也不對,那也沒做好。而是應該多鼓勵孩子,給予孩子肯定,這樣孩子才有繼續努力的信心。比如孩子第一次學著洗衣服,如果媽媽對孩子說:“還洗得不錯嘛,下次應該會更好!”孩子必定信心大增,下次一定要洗得更好,如果媽媽說:“你看看你洗得什么,這么大污點在上面你也沒看到嗎?”聽了媽媽的話,孩子勢必很難過,一點信心也沒有了。
3.給孩子創造生活自理的機會
曾經有很多父母埋怨自家的孩子這也不會,那也不會,炒菜做飯不會,洗衣拖地不會,除了會上網玩手機和電腦之外,孩子們會的東西真的不多。如果家長們還要為此埋怨孩子的話,家長們真的不對了。因為孩子之所以會這樣子,是因為家長們沒有給孩子學習這些自理能力的機會,如果家長從小要求孩子去做,去學,他們怎么可能不會呢,孩子之所以不會是你們沒有給他們機會啊。所以,父母多給孩子創造生活自理的機會,而不是事后埋怨。
4.相信孩子能行
很多時候父母都低估了孩子的能力,也就不敢放手讓孩子去自理。比如媽媽要去外婆一天,單獨把孩子放在家里吧,怕他不會自己洗澡,怕他不知道自己找吃得,只好是請鄰居幫忙看著,或是直接帶著去外婆家。其實父母根本不需要擔心,孩子的自我生存能力可強啦,七歲以上的孩子在農村,那可是什么都能做,做飯洗衣樣樣都學過。父母要相信孩子一定可以,洗澡這些小問題在孩子五歲左右就可以獨立完成,只是洗完之后父母要幫忙再清洗一下。
責任編輯:yss
(原標題:育兒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