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銀行”讓農戶吃下“定心丸”
摘要:——記省勞動模范、全國紅薯大王葉啟營□ 張新華 王 偉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用心、敢于拼搏就會到達成功的彼岸,但成功的背后是
——記省勞動模范、全國紅薯大王葉啟營
□ 張新華 王 偉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只要用心、敢于拼搏就會到達成功的彼岸,但成功的背后是奮斗的辛酸辛苦和毅力。一塊薯種可以脫貧致富,一個研究中心可以建成紅薯銀行,一段創業故事可以釋放正能量。在正陽縣真陽鎮樂堂村,提起葉啟營在梅營紅薯研究中心建了個“紅薯銀行”的事兒,鄉親們都說他是“腳踏實地干事,實實在在為人,真不愧‘從紅薯地里走出來的勞動模范’”。
一村一品 科普富民
2009年3月,葉啟營創辦的梅營紅薯研究中心,被省人社廳外專局授予“河南省一村一品引智示范基地”,他按照“成立一個研究中心、建一個科普基地、推廣一項新技術、發展一項主導產業、帶動一方經濟、致富一方農民”的指導思想,先后投資86萬元,建成一座面積為600平方米的集科普培訓、科研、生活和辦公于一體的綜合兩層樓,創辦了“農家書屋”和梅營紅薯專業合作網站;在科普示范基地建立良種繁育示范區、品種對比生產區和推廣區,全部使用噴灌、滴灌節水設備和無公害標準化栽培技術,成功研究繁育出“梅營2號”、“梅營7—
校企對接 轉化成果
葉啟營采取“校企對接、引智示范、合作推廣、利益共享”的辦法,先后與中國農科院、北京農業大學、西北農大、河南農科院、國家甘薯改良中心等一大批國內知名科研單位和院校建立了長期的技術合作關系。他創辦的梅營系列紅薯研究繁育示范中心成為這些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實驗、實習基地。他還與中國農業大學聯手共建全國第一家以紅薯專業戶為主的綠色作物研究所。
為了轉化科技成果,葉啟營不僅向國家知識產權局申請了技術專利,研究中心還注冊了“梅營”、“巨洋”牌兩個商標,成為中國最早注冊紅薯商標的農民。2012年以來,葉啟營創辦了“紅薯世博園”,成功引進示范推廣淀粉加工型的“徐薯32”、“豫薯13”、“商薯19”、“濟薯25”、“龍薯24”、“秦薯9號”等,食用型的“西農431”、“秦薯7號”、“徐薯55—
龍頭帶動 樹立品牌
為了打造“梅營”、“巨洋”牌紅薯商標的品牌,葉啟營發誓要把梅營紅薯研究中心建成“龍頭”,不讓一名會員在共同致富路上掉隊。2010年10月,葉啟營依靠信用貸款30萬元,購置了粉絲、粉皮、粉面加工生產設備,籌建了梅營紅薯食品加工廠,實現就地加工增值,通過研究中心資源優勢、技術優勢、品牌優勢,指導組織農超對接、農企對接、網絡聯動模式,走紅薯產業化路子。
產業龍頭帶,花香蝶自來。葉啟營有機地把商標戰略與紅薯產業化經營結合起來,采取“研究中心+基地+企業+商標+農戶”的經營模式,抓企業龍頭,建研究中心基地,樹商標品牌,拓展城鄉市場,聯接千家萬戶。葉啟營在組織會員轉變經營增長方式上,堅持“紅薯產業化經營是主導,市場化運作是保障,社員共同致富是目標”的基本原則,著力改善倉儲、物流環節,建設“梅營”系列紅薯保鮮包裝、加工車間和大屋窖保鮮,興建40萬公斤的儲藏庫12座,回收會員生產的紅薯進行儲藏增值,形成“紅薯銀行”。社員把秋季生產的紅薯“存入”研究中心里的“紅薯銀行”,第二年春季又把“存入”的紅薯取出來育苗,還可以“存”紅薯,“貸”種苗,“貸”粉絲、粉皮、粉面。同時,梅營紅薯研究中心“梅營紅薯食品加工廠”與社員簽訂無公害“梅營”牌紅薯回收合同后,采取無償提供種苗、提供農資、技術服務,回收產品“六包”、“六統一”的全程服務辦法,即包種苗、包農資、包技術、包儲藏、包加工、包銷售,統一生產資料、統一標準化栽培、統一儲藏保鮮、統一加工銷售、統一商標品牌、統一經營核算,讓專業研究中心成為企業的生產加工車間,延伸了紅薯產業化鏈條。“梅營”紅薯每年依靠“訂單農業”在周圍縣、市有規模生產紅薯達46萬畝,使3萬多戶享受到紅薯產業化經營的成果。
回報社會 碩果累累
有耕耘就有收獲,有品牌就有市場。如今,葉啟營領導的梅營紅薯研究中心擁有資產達到260萬元,每年他收入60多萬元。但他致富不忘科技扶貧,致富不忘公益慈善事業。20年來,葉啟營個人投資5萬元舉辦全國紅薯大獎賽,又自籌資金10萬元創辦了“農家書屋”,免費為會員借閱科技圖書3500人次;自費購置電腦,為研究中心建立網站,免費為會員網上賣紅薯3萬人次;免費舉辦“紅薯講座”、“紅薯高產栽培”、“紅薯無公害栽培技術培訓班”等166期,免費印發明白紙6萬份;免費贈送薯苗800萬株,援助全國各地軍烈屬、殘疾人和貧困戶3200人次,價值60萬元;為梁廟中學、春蕾小學、希望小學等5所興建教學樓捐款10萬多元,義務修路
二十年創業輝煌,二十年碩果累累。葉啟營創辦的研究中心先后被國家科協授予“全國科普農技示范基地”,被省農業廳授予“河南省一村一品引智示范基地”、“河南省科技扶貧良種推廣基地”等60多項稱號。葉啟營的先進事跡分別被《人民日報》、《農民日報》、《河南日報》、《駐馬店日報》以及中央電視臺和省、市、縣電視臺等30多家新聞媒體報道;他本人也被河南省授予“科技扶貧狀元”、“河南省省級農民致富能手”、“河南省杰出鄉土拔尖人才”、“河南省十大種植狀元”、“河南省優秀民營企業家”、“河南省優秀科技帶頭人”、“河南三農新聞人物”等70多項榮譽稱號,并被當選為“河南省勞動模范”、“駐馬店市勞動模范”、“駐馬店市十大杰出青年”、“駐馬店市優秀科技人才和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等。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