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封的天中古道
摘要:天中歷史故事(十四)□市博物館 張勇駐馬店歷史上最早見于文字記載的橫貫全區的古道——夏路,是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最主要的陸路要道,頗類似于現在的國
天中歷史故事(十四)
□市博物館 張勇
駐馬店歷史上最早見于文字記載的橫貫全區的古道——夏路,是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之間最主要的陸路要道,頗類似于現在的國道公路。在歷史上承擔著重要交通運輸作用的天中古道,依舊在述說著自己的故事。
據《周禮•考工記》記載,夏路 “野涂五軌”,即寬4丈,也就是今天的7.96米,在駐馬店境內路段全長190公里,貫通東西。這條西起于方城,向南經泌陽、遂平、新蔡,北通往鄭、齊、晉,東通古蔡、息、黃等國最重要的陸路交通大道可以說是當時最高等級的馬路了。
天中古道在春秋戰國時期能夠四通八達、橫貫中原,因為那時的天中,是天下首屈一指的“車輛、兵器基地”、是諸侯爭霸的戰略要地、是貿易往來必經之地、是文化交流的樞紐之地。“摯地造車”,平輿古為摯國,摯地人造的車輕便靈活、堅固耐用,因而聲名遠播,各國不論近遠,都攜帶重金來買車并途徑夏路運回。“韓人鑄劍”,西平棠溪人,掌握了煉鐵冶鐵的技術,尤其是在兵器制造上,水平之高,天下無出其右。史書中明確記載“天下之寶劍韓為眾”、“韓之劍戟皆出于棠溪”,是名副其實的爐火連天、鍛聲顫地,十里棠溪十里城。地理位置上,夏路將楚國東北軍事要隘象禾關(今泌陽境)和繁陽關(今平輿境)連為一體。因地勢險要,為兵家必爭之地,是楚國北上中原與諸侯爭霸的重要交通要道。天中地處中原腹地,農耕文明開發較早,耕作手段也較先進。春秋戰國時期更是經濟發達,物產豐饒,除盛產糧食外,還生產布帛、絲棉、皮革、陶器、鐵器、銅器等,加之當時政府還鼓勵百姓農耕與經商并舉。于是,得天之時,攜地之利,這里形成了以本區象禾(泌陽)、焚(遂平)、繁陽(新蔡)三大全國著名的商業物流中心。大量物資通過買賣交換,由四通八達的古道運往諸侯列國。可以想像,當時此地商賈紛至沓來,集市車馬填塞的繁榮景象。經濟發展之時,文化也隨之提高。天中各侯國以自由開放、雄渾博大的中原文化為根脈,吸取四方文化之精華。中原文明和楚文化在此產生了碰撞和交流,中原文化得以豐富的同時,也促進了楚文化,這里成為南北文化交融、發展之地。
天中古道,是春秋戰國時期楚國北通中原的重要交通要道,是車馬行人塞滿路、比肩接踵來往交流的重要貿易之路,是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之路。三千年的日月輪回,三千年的風雨剝蝕,塵封的足跡掩蓋不了昔日的繁盛。古道靜靜地躺著,從塵封的歲月中見證了天中地區的輝煌與衰落;古道悠悠地延續著,從歷史的深處蜿蜒而出又曲曲折折地通向未來。
(作者簡介:張勇,畢業于中國防衛科技學院 文物鑒定與修復專業。2006年10月至2011年4月在雅昌文化單位從事文物藝術品鑒定、拍賣工作,現任駐馬店市博物館辦公室主任。)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