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剪紙
摘要:民間剪紙是我國古老的民間傳統藝術,它風格獨特、歷史悠久,深受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剪紙藝術在民間雖然流傳很廣泛,但歷史上所存留的剪紙藝術作品卻幾乎沒有,剪紙藝人有
民間剪紙是我國古老的民間傳統藝術,它風格獨特、歷史悠久,深受廣大人民群眾所喜愛。
剪紙藝術在民間雖然流傳很廣泛,但歷史上所存留的剪紙藝術作品卻幾乎沒有,剪紙藝人有姓名可考的更不多見。有關剪紙藝術的記載也只能從古代的詩詞里面才能找到,如唐代崔道融所留傳的詩中,有這樣的詩句:“欲剪宜春字,春寒入剪刀。”再有唐代詩人李商隱的“鏤金作勝傳荊俗,剪彩為人起晉風。”詩句中所描述的也就是現在人們所熟悉的剪紙藝術。
剪紙藝術在民間所表現的最為常見的形式有:
1.窗花:因過去傳統建筑都是土木結構,窗戶多是帶有幾何形花格的木窗,窗上糊一層白紙,將所剪的各式花樣如動物、花鳥、人物,貼在窗紙上,極富裝飾作用,尤其是逢年過節更換窗紙,并貼上新窗花,以示除舊迎新。
2.喜花:是將剪紙擺襯在婚嫁的各種器物用品上。如梳妝鏡、茶具、臉盆、肥皂等日用品上。喜花的剪紙題材多是含有吉祥如意,喜氣洋洋的寓意,如龍鳳、鴛鴦、喜鵲、花草、牡丹等。
3.鞋花:鞋花是用作鞋面刺繡底樣的一種剪紙樣式。它的紋樣一般比較疏朗、勻稱,也多以動物花鳥為紋樣。剪紙形式除上述幾種外,其他形式還有很多。
剪紙愛好者憑借著簡單的一把剪刀,一張紙能創作出許許多多美好純真、富有情趣的藝術形象。正如郭沫若所說:“一剪之巧奪神功,美在人間永不朽。”這確實是對剪紙藝術最恰當的評價。
西平縣
近年來,王雪軍認識到民間的非物質文化需要我們不斷挖掘創新,才能發揚光大、永世傳承。于是,
西平縣是黃帝正妃嫘祖的故里,也是我國九大名劍“棠溪劍”的發源地,
2007年在西平縣成功舉辦了王雪軍個人剪紙作品展,并把80多幅剪紙作品無償捐獻給社會,帶動了西平縣剪紙藝術的發展,使很多人重新了解、認識了剪紙,并拿起了剪刀開始剪紙藝術創作。王雪軍女士還在西平縣政協、縣總工會聯合舉辦的兩屆全縣剪紙大賽中被聘為大賽評委。
2011年7月,西平剪紙被駐馬店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鄒冬梅輯)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