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機遇投身革命 被捕后寧死不屈
——記革命烈士王憲東
摘要:□晚報記者 楊 麗 /文 侯 飛 王憲東是遂平縣嵖岈山鎮常韓村人,他1913年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6年,23歲的他參加了共產黨的隊伍,從此跟著李先念的部隊南征北戰
□晚報記者 楊 麗 /文 侯 飛
王憲東是遂平縣嵖岈山鎮常韓村人,他1913年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6年,23歲的他參加了共產黨的隊伍,從此跟著李先念的部隊南征北戰。參加革命10年,他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革命工作者。在黨的委派下,他回家鄉參加革命運動。回鄉2年,他成了當地窮苦百姓的精神支柱??粗鯌棖|威信越來越高,當地一名叫王德的地主出賣了王憲東。1948年王憲東被國民黨抓走。入獄后,王憲東寧死不屈,不肯供出地下黨的名單,被敵人殘忍地活埋了。王憲東犧牲時只有35歲。
一次偶然 他投身革命
王憲東1913年出生在遂平縣嵖岈山鎮常韓村一個貧苦農民家庭。由于消息閉塞,王憲東空有一腔熱血卻報國無門。為了能參加革命,王憲東偷偷閱讀了很多進步書籍,和一些進步人士交往,借此提升自己。這些經歷為他以后加入中國共產黨奠定了基礎。
沒有參加革命之前,他和同鄉的王寬、王景宇等人一起組成了愛國小組,他們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如何才能找到一個機會加入共產黨。
愛國小組的幾個人經常向當地老百姓宣傳革命道理。這個沒有名稱的愛國小組,極大地激發了當地百姓的愛國熱情,尤其是不少年輕人的愛國熱情。王憲東經常向當地百姓講一些愛國人士的故事,很多青年在這個愛國小組的感染下,后來都和他們一起走上戰場。
盡管成立了愛國小組,但是王憲東等人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投身革命。幾個人曾經商量一起到紅色根據地去找黨組織,但由于種種原因一直未能離開家鄉。
直到1936年,李先念的部隊經過常韓村,部隊在常韓村作短暫休整,停留了一段時間。看到這支隊伍紀律嚴明,不拿群眾一針一線,幾個人心動了。
當時王憲東已經成家,大兒子王鐵栓才1歲。經過一番考慮和痛苦的抉擇之后,王憲東還是離開了妻子和年幼的兒子投身革命。他告訴妻子,有國才有家。妻子王辛氏也含淚表示支持他參加革命。部隊離開的時候,王憲東、王寬等人一起加入了這支部隊,他們跟著部隊南征北戰,打過不少勝仗,也吃過敗仗。讓他和家人想不到的是,這一走就是10年。
為了革命 他10年未歸
從1936年投身革命,到1946年回家,王憲東跟著部隊南征北戰10年,他從一名青澀的愛國青年成長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兒子王鐵栓也長成了10多歲的孩子。
“10年杳無音信,家人都不知道他是不是還活在人世。”王留全告訴記者,父親王鐵栓每次講起爺爺10年不回家的事時都一臉驕傲。王留全告訴記者,當時全村人都以為王憲東在戰爭中犧牲了,如果還活著,不可能10年都不回家。
然而1946年,王憲東突然回到了家鄉,給家人和鄉親們一個大大的驚喜。王憲東是帶著任務回鄉的——發動群眾,參加革命,為解放全中國作貢獻?;剜l的王憲東很快當上了常韓村的村長,他帶領村民打土豪,向村民們宣傳共產黨好、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的道理。他的言行深深地影響了當地的百姓,很多老百姓在他的感染下,自發抵抗國民黨的統治。王憲東在當地百姓心目中越來越有威信。他成了大家的精神支柱,也成了老百姓口中的“窮人頭兒”。
從1946年到1948年,王憲東一直生活在常韓村,為了圓滿完成黨交給的發動當地群眾的任務,他白天干活,維持生計,養活家人。當時王憲東的大兒子11歲,幾張嘴等著吃飯,王憲東每天辛苦勞作,但這些擋不住他干革命的熱情。白天干活,晚上他就深入群眾家中,向大家宣傳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的道理。在王憲東的宣傳下,當地有志青年都成了王憲東的革命戰友。
地主告密 他突然被捕
回鄉之后,憑著對群眾的一片愛心,王憲東很快當上了村長,他帶領窮苦人民鬧革命,取得了不少成績。當時,黨的形勢一片大好,解放軍在全國各地連戰連捷,也建立了不少紅色革命根據地,王憲東在當地受到群眾的好評。
王憲東所在的常韓村當時屬于玉山鎮,玉山鎮還在國民黨的統治之下。當時國民黨正在實施白色恐怖統治,不少熱血青年和共產黨人被殘忍殺害,王憲東就是在這個時期被捕的。
當地有些地主和土豪對國民黨的統治還抱有希望,認為共產黨侵害了自己的權利,他們痛恨共產黨。常韓村的地主王德就是這樣一個人。王德有一個侄子。王德和侄子幫助國民黨士兵逮捕了王憲東。
1948年的一天,王德突然將王憲東叫到自己家中,他一邊讓王憲東幫自己修房子,一邊讓自己的侄子到玉山鎮向國民黨統治者通風報信,稱王憲東是地下黨。王德的侄子帶領一隊國民黨士兵趕回王德家中時,王憲東還正在幫助王德修房子。
赤手空拳的王憲東根本不是全副武裝的國民黨士兵的對手,他寡不敵眾,在王德家中被捕。
王憲東被捕的時候村民們都不知情,直到解放后,村民和王憲東的家人才知道王憲東被捕和被殺害的經過。
寧死不屈 他被殘忍活埋
“他寧死不肯供出地下黨的名單,最后被敵人殘忍活埋。”王憲東的孫子王留全告訴記者,他聽老輩兒人講過爺爺被殺害的事兒。王憲東被捕之后,國民黨知道他手中有一份地下黨的名單,就對他嚴刑拷打,逼他交出名單。但王憲東寧死不屈,國民黨看到他這樣,就將他和一起被捕的地下黨活埋了。
王留全告訴記者,爺爺被活埋之后,家人并不知道具體情況,直到解放后才知道爺爺被埋在一個叫吏部張后河的地方,這個地方就在現在的遂平縣陽豐鎮索店村。家人得到消息時已經是爺爺被害幾年之后的事了,所以直到現在老人的尸骨也沒有找到。王憲東的兒子王鐵栓在常韓村給父親堆了一個空墳,用來祭奠父親。
子承父業 服務人民
王憲東被殺害之后,家人沒有他的消息,也不知道他到底是生是死。生活的重擔一下子落到了母親王辛氏和王鐵栓的身上。王憲東被殺害的時候,新中國還沒有成立,王辛氏只好到別人家里做長工,日子過得極其艱難。母子三人到駐馬店討飯過活。直到新中國成立,家人才知道王憲東已經被活埋了。之后王憲東被追認為烈士,母子三人的生活才得以改善。
作為烈士的后代,王憲東的兩個兒子沒有辜負烈士的期望。大兒子王鐵栓當過民兵排長、大隊團支書,直到大隊長,并且一干就是30年。他參加了土地改革運動,做過鄉里的通訊員,參加過河南省第一屆農村經濟工作會議,還在大會上發言。
二兒子王清順和父親相處的日子太少了,對父親的印象不深。但是,在母親特別是哥哥的影響下,他從來不忘烈士遺志,時刻嚴格要求自己。采訪中王清順告訴記者,作為烈士的后代,他感到很驕傲,盡管自己對父親的印象不深,但是依然為有這樣的父親而自豪。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