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抗日投筆從戎 求解放英勇就義
——記革命烈士張九英
摘要: 張九英兒子張子平的全家福。 □晚報首席記者 劉金霞/文 晚報記者 閆宏偉/圖 1947年,時任正陽縣宋店鄉鄉長的梁超仁是中統特務,長期橫行鄉里,欺壓百姓。一天夜里,
張九英兒子張子平的全家福。
□晚報首席記者 劉金霞/文 晚報記者 閆宏偉/圖
1947年,時任正陽縣宋店鄉鄉長的梁超仁是中統特務,長期橫行鄉里,欺壓百姓。
一天夜里,張九英接到上級命令,帶人來到梁超仁家要處決惡霸梁超仁。“求求你,不要殺我。”梁超仁哀求道。
“不殺你可以,必須答應兩個條件,第一必須交出1000元錢;第二,寫信叫蔡永美過來,說有要事商量。”張九英說。在干掉梁超仁的同時,張九英還準備干掉飛揚跋扈、十惡不赦的該鄉蔡莊村保長蔡永美。
梁超仁答應了所有條件。中午,蔡永美被“請”來了,他大搖大擺地走進屋里,正待寒暄,就被張九英捆了個結結實實。天黑后,張九英“砰砰”兩槍,結束了這兩個人的性命……
“處決中統特務梁超仁的一幕發生在67年前,當時真是大快人心呀!”
投身抗日洪流
張九英的父親張畏三是確山縣很有聲望的鄉紳,家有土地400畝,并在縣城買了一片住宅。張畏三有七個兒子,張九英居長。張家可謂人財兩旺,子孫滿堂。鄉鄰們都羨慕張畏三命好有福,稱他為“張神仙”。
張九英身為長子,自然成為張家的掌上明珠,很小就被送入私塾讀書,張九英厭惡封建的禮教,不愿攻讀那些“子、乎、者、也”的孔孟之道,卻對一些革命道理津津樂道,崇拜歷史上的英雄人物,在學校讀書時就熱心習武,并萌發了強烈的反抗意識。
抗日戰爭爆發后,中華民族處在民族危亡的危難時刻,中國共產黨積極推動和促成國共兩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提出“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槍出槍”的口號。
張九英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動員自己的家庭出錢抗日,同時,他與妻子“合謀”,將其岳父汝南大地主柴本善的兩支手槍偷了出來。
這樣一來,翁婿鬧翻了臉,柴本善大動肝火,向國民黨確山縣縣長方廷漢提出控告,張九英被抓進監獄。
妻子柴士俊對丈夫忠貞不二,她為此仗義執言,多次求父親,張九英坐牢不到一個月就被釋放。這次變故,是張九英走上革命道路邁出的第一步。1937年冬,23歲的張九英參加革命隊伍,第二年便加入中國共產黨。
入黨后,張九英先后擔任過家鄉聯村的黨支部書記、劉店區委武裝委員。
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張九英投身到抗日戰爭的洪流中,他機智大膽,英勇善戰。1944年,他任劉店地區抗日游擊隊大隊長,帶領游擊隊同日軍、偽軍進行了艱苦的斗爭。
擊斃反共分子趙崇武
1947年6月,中共汝(南)正(陽)確(山)信(陽)工委成立,當時王景瑞任書記,張九英任軍事部長,主要任務是鎮壓反共分子,反對國民黨當局推行的各種苛捐雜稅,以減少人民群眾的負擔,迎接新形勢的到來。
張九英把隊伍拉到確山西部山區孤山沖一帶活動。孤山沖附近的石滾河是個大集鎮。此鎮為國民黨鄉長趙崇武盤踞地,趙崇武是國民黨確山縣民團團長孫星南的心腹,也是制造“竹溝事變”的干將之一。中共汝正確信工委決定除掉他。
張九英隨即派人偵察敵情,得知鄉長趙崇武住在西門里北一個大院里,有一個班的兵力駐守在前院,趙崇武臥室里架有輕機槍一挺。
根據掌握的敵情,張九英決定趁逢集人多時,出其不意,智擒趙崇武。
這天正逢大集,街上車水馬龍,熱鬧非凡。張九英化裝成一個曾在監獄里受過趙崇武關照的偽保長,帶著禮品,衣冠楚楚,進寨看望“趙鄉長”,身后還跟著兩個保鏢——手槍隊隊員劉醒、陳明仁。
一進寨子大門,張九英發現大門口有哨兵,他立即上前打昏了哨兵,并用破布堵住哨兵的嘴,將其關進了門樓的偏房內。劉醒、陳明仁馬上過去“上了崗”。張九英則大步向后院走去。這時,趙崇武正和石滾河小學校長下象棋。
“客人”進屋后把禮物放在桌子上,說了幾句感謝鄉長的話。這時趙崇武才抬起頭來,一看面目很生,連忙站起身說要進內室拿煙,實際是去拿武器。
這時九英連說“有煙,有煙”,順手從口袋里掏出手槍來,連開兩槍,作惡多端的趙崇武躺在地上不動了。
集市上的人聽見槍聲,立刻炸了群,亂作一團。張九英從進寨到出寨不過半個小時便結束了戰斗,打死了偽鄉長趙崇武,繳獲機槍一挺,手槍2支,長槍20多支,還有半麻袋子彈,游擊隊無一傷亡。
英勇就義 浩氣長存
汝(南)正(陽)確(山)信(陽)游擊隊在張九英的帶領下,還打死了作惡多端的保長李紹曾和一個叛徒,繳獲長槍8支,活捉國民黨確山縣大隊長李德欽的哥哥李德廣,繳獲機槍1挺、手槍2支、長槍10余支和子彈數百發……
張九英的英雄事跡傳遍了附近數縣,國民黨確山縣政府重金懸賞捉拿張九英。
1948年4月中旬,為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原大地大規模消滅國民黨軍隊,迎接全國解放,路東指揮部派張九英帶領3名戰士到縣城及鐵路沿線偵察敵情。
當晚張九英住在劉店東邊的小張莊。第二天拂曉,由于反動保長丁占卿告密,張九英被國民黨淮北支隊王代元部100多人包圍,張九英不幸被捕,當天被押送到位于正陽縣的八區保安司令部,第四天壯烈就義于正陽縣城南的牌坊邊。
臨刑前,張九英以共產黨員的英雄氣概,面對廣大群眾,憤怒揭露國民黨反動派反共賣國、欺壓群眾的累累罪惡,宣傳共產黨救國救民的真理,并高呼:“國民黨反動派欺壓百姓,你們的好日子就快到頭了,中國共產黨是殺不盡的!中國共產黨完全勝利的時刻就要到了!中國共產黨萬歲……”。
在張九英同志的怒吼聲中,劊子手向張九英開了槍……張九英時年34歲。
“母親帶領一家人艱難度日”
“當時聽俺娘說,父親不在的時候,我只有8歲,我還有一個姐姐,比我大兩歲。”
“8歲應該有記憶了,你對父親的印象如何?”記者問。
“根本談不上印象,我很少見到父親。”張子平回憶說,“因為革命形勢的需要,父親一走就是幾個月,家人也不知道他的去向。我記得最清楚的一次是有天深夜,父親從外邊回來,腿部受了傷,母親一邊給父親療傷,一邊哭。”
張子平的愛人,今年72歲的張愛珠介紹:“母親比父親張九英大一歲,父親去世時,我母親柴士俊才35歲。”
受張九英的影響,張九英的父親張畏三和張九英五弟張九龍也參加了革命。“不幸的是,我五叔1948年在戰斗中犧牲。和我父親一樣,五叔張九龍也屬于烈士。后來我爺爺張畏三也去世了。”張子平說。
張九英遇害后,一家人的重擔全部落在柴士俊的身上,家庭的困難可想而知。為了維持這個家,柴士俊一生未再嫁人。
“我和姐姐,還有幾個叔叔,全靠母親一人操勞。我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一天的飯就是一塊紅薯。冬天,口袋內的紅薯結了冰,咬一口放在嘴里‘嘎嘣’響,即使這樣也不能多吃。”張子平說,“當時的生活特別艱苦。”
“我的婆婆特別偉大,解放以后,家里開始有些補貼。婆婆用這些錢又供應了兩個叔叔和兩個孩子上學。”張子平的愛人張愛珠說,“我很敬佩我的婆婆。”
張子平與張愛珠結婚后,張子平的母親柴士俊一直跟隨其生活,直到1995年,柴士俊83歲時去逝。
后人珍惜美好生活
記者環顧張子平的家,100多平方米的房子里除了冰箱、空調有現代化的氣息,家中大部分物品比較陳舊。
“你看我身上的衣服,已經有好些年頭了,除了樣式舊了點,我還是舍不得扔掉。”張子平說,“和過去相比,現在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記者了解到,張子平高中畢業后,在樂山林場工作,后來被調到確山縣公安局,1987年被調到市工信局工作,擔任紀檢副書記一職直到退休。他和妻子張愛珠有兩兒兩女。大女兒在確山縣工作,二女兒在鄭州大學當教授,三兒子在鄭州一家銀行上班,四兒子在駐馬店上班。
張子平介紹,他還有一個姐姐叫張子蘭,姐姐一直在確山縣工作,1976年,姐姐因患乳腺癌去世,當年只有42歲。姐姐生育了四個兒子,如今都已經成家立業。
“我最小的兒子今年也30歲了。我們跟小兒子一起生活。”張子平說,他和老伴的身體很硬朗,平時做做家務,幫忙帶孩子,每晚遛彎是老兩口最大的樂趣。
“我和老伴每個月都有退休金,幾個孩子也比較孝順,逢年過節都給我們買衣服,作為烈士的后人,我們生活得很幸福。”張子平說,去年,確山縣民政局還特意給父親重新修了墳,并立了碑。
平時,張子平經常給兒孫們講解包括父親張九英在內的革命英烈的事跡。“革命先烈為民族獨立、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獻出了寶貴生命,他們永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今天的一切是革命先烈流血犧牲換來的,我們將永遠銘記。”張子平動情地說,“我們一定要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
責任編輯:ldm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