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鍋碗瓢盆奏響敬老樂曲
摘要:駐馬店日報記者 張新義 通訊員 高運洪 王炳周張群柱是確山縣留莊鎮趙樓村人,6歲時母親病故,8歲時父親去世,他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是黨和政府伸出了溫暖的手,把他養
駐馬店日報記者 張新義 通訊員 高運洪 王炳周
張群柱是確山縣留莊鎮趙樓村人,6歲時母親病故,8歲時父親去世,他成了無依無靠的孤兒,是黨和政府伸出了溫暖的手,把他養大成人。
上世紀50年代末,張群柱吃不飽、穿不暖,是大隊黨支部和公社駐隊干部把他接到了大隊部生活,他才有了依靠。
長大后,張群柱為了報答黨和政府的恩情,聽黨的話,服從領導的安排,干一行愛一行。由于他好學上進,不怕困難,學種田,他是能手,學木工、電工、廚師樣樣精通,一時成了當地多才多藝的能人。1966年,18歲的張群柱入了黨,多次被評為先進個人和模范共產黨員。孤身一人的張群柱,2008年應聘到留莊鎮敬老院當了炊事員并擔任炊事班班長。
為了讓五保老人健康長壽和愉快幸福地度過晚年,張群柱和炊事員陳連山征求老人們的意見。在詢問過程中,敬老院的老人異口同聲地說:“原來蒸饃是用發酵粉發面,味道不好。一日三餐不離饃,只要饃蒸得好吃,大家就心滿意足了。”
根據老人們的意見,張群柱刻苦鉆研,利用面粉、米粉、小曲子等為原料,配制酵子,發面后做成長條大饃,入鍋上籠蒸40分鐘至60分鐘即可。待饃蒸熟后,再用菜刀切成小饃。老人們吃起來都說饃帶甜頭,味道鮮美可口。今年70多歲的王戰士說:“有群柱蒸的饃吃,沒有菜和肉俺也高興。”
平時,張群柱組織院內身體好的老年人每天早晨除打掃自己房間的衛生外,還到食堂拖洗地板、清洗廚具鍋臺、滅蚊蠅。每天炊事員進食堂必須穿工作服,戴衛生帽、口罩。遇到院內老年人有個頭疼腦熱的小病,如受涼、感冒等,張群柱會給他們熬醋、姜湯,如有老年人胃口不好,張群柱便用姜茶、灶心土為其治療。他告訴筆者,他還打算學針灸、按摩,為老年人防病治病。
目前,留莊鎮敬老院共入住105名老人,原有5名炊事員,張群柱應聘到敬老院后,院長辭退兩名炊事員,讓張群柱當炊事班班長。身為班長的張群柱,主動站灶掌勺,為老人們做飯、盛飯。
該敬老院院內有三畝多空地,平時,張群柱帶領身體好的老年人種些時令蔬菜,把節省出來的伙食費為老人改善生活。敬老院有100多間住房的門,每年春節前夕,他都義務維修和油漆一遍。他笑著告訴筆者:“在黨的領導下,我這個老孤兒也不孤單了。為老年人服務,俺心里踏實。”
年輕時,張群柱會拉板胡,曾在大隊文藝宣傳隊拉頭把弦。近年來,為了活躍敬老院五保老人的文化娛樂生活,讓老年人幸福安康,他組織了一支20多人的文藝娛樂隊,經常說、拉、彈、唱逗老人們開心。
責任編輯:wtt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