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尼諾今年來襲?
摘要:新華社記者 于文靜厄爾尼諾到底是什么?今年會不會來襲?它的發生會造成怎樣的影響?我們該如何應對?圍繞這些話題,氣候專家們近日在中國氣象局舉行的“直擊天氣&mda
新華社記者 于文靜
厄爾尼諾到底是什么?今年會不會來襲?它的發生會造成怎樣的影響?我們該如何應對?圍繞這些話題,氣候專家們近日在中國氣象局舉行的“直擊天氣——與科學家聊‘天’”活動中進行了詳細解讀。
“厄爾尼諾是一個氣候現象,它是發生在熱帶太平洋,海溫異常增暖的現象。”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鄭飛說,人們關注厄爾尼諾,是因為大范圍熱帶太平洋增暖會造成全球氣候的變化。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局氣候變化特別顧問丁一匯指出,厄爾尼諾如果出現之后,全世界大部分的地區都會深受它的影響,要么就是干旱,要么就是高溫熱浪,要么就是冬天比較寒冷。中國主要還是以干旱為主,厄爾尼諾發生之后我們的雨帶就會往南退,退到長江流域、華南等,會發生北面比較旱、南面比較澇的狀態。
丁一匯認為,厄爾尼諾今年可能會發生。現在已經到了厄爾尼諾的狀態,估計到8、9月份還要有一次發展,到圣誕節時可以達到高峰。到底高峰可以達到什么程度,說法不一,到時候還需要進一步預測。
“今年的厄爾尼諾可能會扭轉前10年到15年中東熱帶太平洋海洋的偏冷狀態。所以它的意義不在于今年,而在于未來的相當一段時間會不會扭轉全球變暖的停頓和趨緩趨勢,這個意義是非常大的。”丁一匯說,現在全世界有400年的厄爾尼諾的資料,大概可以看到最長的厄爾尼諾可以影響到4年,因此整個世界就要發生變化,對農業、水的影響就非常深遠。
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鄭大瑋說,我國國土遼闊,各地氣候類型都不一樣,所以就是風調雨順的年份、大豐收的年份也有部分地區受災,即使是大災年也有部分地區增產、豐收。要高度重視可能產生的影響,有可能比常年的災害要重一些,但也不要過分驚慌。 丁一匯指出,國際上最近有個統計,厄爾尼諾發生的時候大概要造成全世界四大農作物:玉米、春小麥、冬小麥、水稻,減產2%左右。此外,厄爾尼諾的影響還有極端氣候事件,比如會導致季風的減弱,因為季風一衰退影響很大,對中國的影響就是季風往往變弱,季風就很難往北吹,所以雨帶基本上在長江、黃淮以南或者更南的地方,這樣北方降雨量就會減少。
如何規避厄爾尼諾對農業造成的影響?鄭大瑋表示,從今年情況來看,雖然我們不能說一定會導致減產,但是要有個思想準備。華北地區,有可能到盛夏、到秋季會干旱,因為副熱帶高壓勢力偏弱、雨帶偏南,要做好抗旱準備。南方要注意防凍、防澇,要提前把排水溝疏通好;還要做好蓄洪準備。
相關鏈接
什么是厄爾尼諾?
秘魯是世界上產魚大國之一,這個國家的魚粉產量占世界首位。這是由于秘魯沿海一帶海區里,除水平流動的海流外,還有不斷地從海底深層向海面涌升上來的上升流,這種上升流能把海底豐富的磷酸鹽和其他營養鹽分帶到海洋上層,滋養著世界上著名的秘魯漁場。
如果這支上升流減弱或是消失,臨近赤道區的暖流就會入侵,引起秘魯沿岸海域的水溫升高,這種現象大約每隔幾年就會在圣誕節前后發生,當地居民把這種由于暖流的季節性南侵而引起的海面水溫升高的現象稱為厄爾尼諾。
經多年觀測研究,發現厄爾尼諾現象出現時,不僅對秘魯沿岸帶來災害,甚至影響到全球氣候的異常。每當厄爾尼諾現象嚴重時,常發現全球一些地區暴雨成災、洪水泛濫,而另外一些地區則是久旱無雨,農業歉收。科學家們把這種帶有全球性的氣候變異與厄爾尼諾現象緊密聯系起來,發現它們之間有著很緊密的關聯,全球氣候異常的前兆往往可以從上年或年初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狀況中找到。
隨著科學研究的深入,對厄爾尼諾現象發生的機制也有了新的認識。現在只有發生在中、東赤道太平洋地區大范圍的海水溫度升高,通常要持續一年以上的增溫現象才稱為厄爾尼諾現象。 (姚潤豐)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