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常運 當群眾滿意的村干部
摘要:當群眾滿意的村干部——記汝南縣古塔街道辦事處宋莊社區黨支部書記付常運記者 劉仁忠 通訊員 王付云 文/圖 筆者在采訪時巧遇從甘肅收麥返回的付紅運(左一),他
當群眾滿意的村干部
——記汝南縣古塔街道辦事處宋莊社區黨支部書記付常運
記者 劉仁忠 通訊員 王付云 文/圖
筆者在采訪時巧遇從甘肅收麥返回的付紅運(左一),他說這次外出十來天,掙了十幾萬元,回來檢修一下機器,馬上還要去廣西收稻子。
宋莊新型農村社區一角。
編者按
省委宣傳部等五部門主辦的2014“河南最美村官”評選活動,我市汝南縣古塔街道辦事處宋莊社區黨支部書記付常運入選20名候選人。為進一步深入推進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引領全市廣大基層黨員干部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做一心為民、腳踏實地、真抓實干、務實清廉的好干部,
踏入汝南縣古塔街道辦事處宋莊社區這片熱土,映入你眼簾的是一派生機勃勃的農村新景象:一幢幢新穎別致的農家小樓拔地而起,一條條硬化平坦的道路縱橫交錯,一座座日光溫室泛著白光像波浪般伸向遠方,宛如一幅色彩鮮明的風景畫展現在人們面前……
宋莊的群眾說,宋莊能有今天的好光景,歸結到一點就是有一個勤奮務實、敢想敢干、一心為民的好致富帶頭人、好黨支部書記——付常運。
付常運在村一級工作崗位上工作已有28年,歷任治安主任、民兵連長、村委主任、黨支部書記。在村干部的經歷中,他深深感到,村官雖小,但要當一個人民滿意的村干部卻很難,只有牢記黨的宗旨,不斷提高工作能力,時刻把群眾的疾苦放在心上,想為群眾所想、利為群眾所謀,視人民為父母,才能真正做一個人民群眾滿意的好干部。正是在這種觀念的支配下,這些年來,他積極帶領全村黨員和群眾,大力發展特色經濟,使全村在基礎建設、特色農業發展、文化教育、新農村建設等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先后被省、市、縣命名為“五好村黨支部”、“新農村建設示范村”、“文明村”、“科技示范村”、“發展經濟先進村”、“先進基層黨支部”等榮譽稱號,他本人也連年被評為“省勞動模范”、“十佳三農人物提名獎”、“省五好黨支部書記”、“優秀共產黨員”、“優秀人大代表”、“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連續三年被市委組織部評為“公仆杯”先進個人。
一
過去的宋莊,雖然地處城郊,但卻是個窮村,經濟沒特色,致富沒門路,群眾基本上是靠天吃飯。為了改變這種落后狀況,付常運處處留心適合在本村發展的項目。1992年,他聽說山東壽光的農民搞蔬菜溫棚效益很好,非常激動,想著如果把這個致富項目引進來,群眾就不會為經濟困難犯愁了。但是,當他把這個想法告訴鄉親們時,他們雖然也感興趣,但卻有思想顧慮,怕花了錢落個“竹籃打水”。為了激發群眾的積極性,他一個人跑到壽光,吃住在當地,學習他們的種植經驗?;貋砗?,他動員自己的親戚和朋友建起8座溫棚,當年就見到了可觀的經濟效益,種植的溫棚黃瓜半畝地賣了6000多元。這些錢在現在不多,但在當時可以蓋上三間漂亮的平房。
群眾看到溫棚蔬菜那么賺錢,紛紛向付常運學種蔬菜經驗。付常運沒有一絲保留,主動幫助群眾解決技術、資金等方面的難題,調動起了群眾的積極性。宋莊村的蔬菜溫棚面積由無到有、由小到大,第一年有8座溫棚,第二年就有30多座,收入近萬元?,F在,宋莊村已發展溫棚1500多座,其中半地下式溫棚360多座,并帶動周邊村發展溫棚5000多座、蔬菜種植面積發展到了1萬多畝,每座溫棚經濟效益3萬多元,成了全市最大的溫棚示范村。為了蔬菜溫棚這一產業做大做強,規避一家一戶應對大市場的風險,他聽取專家建議,帶領群眾創建了“宋莊村山中園蔬菜生產專業合作社”,嚴格無公害蔬菜生產技術標準進行操作,并申報了“山中園”蔬菜品牌,走品牌化道路。目前,合作社已擁有會員600多名,河北、山東、湖北、山西等省的許多蔬菜批發市場都與合作社建立了無公害蔬菜的批發銷售業務聯系。
宋莊農民發展反季節溫棚蔬菜發了財,成了遠近聞名的富裕村,付常運卻在為群眾尋找更大的發財機會。他打聽到南方種植水稻多,收割稻谷離不了收割機。當時到南方參加收割的農民一季能收入30多萬元,當年投資收割機,當年就能收回成本。他就主動和縣農機部門聯系,發動村民購買收割機。為了解決購買收割機的資金,他和郵政儲蓄、信用聯社、農業銀行聯系,并在村里成立了貸款擔保協會,只要農民有購買洋馬收割機的意愿,立即就能為群眾擔保10多萬元的貸款。由于沒有資金的后顧之憂,宋莊村群眾購買洋馬收割機的積極性非常高?,F在,宋莊已經有久保田、洋馬收割機168部,每臺收割機每年能收入20多萬元,成了遠近聞名的“農機村”。農民富裕起來以后,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馮西村民組群眾富裕起來后,一次就購買價位16萬元的小轎車13輛。目前,全村小汽車擁有量已有80多輛。2010年,村黨支部組織黨員到革命圣地“小延安”竹溝緬懷革命先烈、重溫入黨誓詞。
目前,宋莊在發展農村經濟上,已經不局限于溫棚蔬菜和洋馬、久保田收割機,有的群眾還獨辟蹊徑,發展出租車,在河南濮陽、焦作和湖北武漢等城市從事出租的有20多輛車,每年收入30多萬元。另有80多名農民在河北、山東、安徽從事皮鞋保潔項目,每年收入20多萬元。
二
群眾富不富,關鍵看干部。在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期間,付常運堅持幫民解困,做群眾的貼心人。他率先在全縣開展“比學趕幫帶,‘一二三四五’”幫扶活動。“比”,就是比差距、比致富、比尊老愛幼。通過比差距、比危機感、比緊迫感,激發經濟發展和黨性意志。“學”,就是學習外地先進經驗。通過“學”,明確前進方向。“趕”,就是趕超對手,樹立“爭先進、爭一流”的奮勇爭先良好局面。“幫”,就是先進幫后進,帶頭幫扶困難群眾,營造共同致富氛圍。“一二三四五”,就是宋莊社區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開展的:一名黨員帶動一戶群眾致富、一名黨小組長帶動二戶群眾致富、一名居委委員帶動三戶群眾致富、一名支部委員帶動四戶群眾致富、一名支部書記帶動五戶群眾致富。通過這樣載體,在全社區中形成勁往一處使、心往一處想,走共同富裕的發展氛圍。李東村民組村民李永生,原來家庭非常困難。為了幫助李永生盡快脫貧致富,付常運幫助貸款,幫他建起了蔬菜大棚。如今李永生靠溫棚收入買上了洋馬收割機,買了汽車,每年收入20多萬元。范西村民組村民付東升,看到別人建溫棚很快脫貧致富,也很想建溫棚,由于手里沒錢,愿望始終沒有實現。付常運知道后,當即幫他貸款6萬元,建起了2座溫棚。幾年來,付常運先后幫助苦難群眾協調貸款150萬元以上,幫扶村里16名困難群眾走上了富裕路。
三
付常運有個堅定信念,就是當村干部,就要努力讓群眾過上幸福生活,享受社會改革發展的成果。在新農村建設中,他把社區道路硬化納入全村的“頭號工程”,經過兩年多的努力,目前全村9個自然村的8個主干道共計
在群眾逐漸富裕起來的同時,付常運為了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自籌資金成立了文藝宣傳隊、腰鼓隊,自編自導節目,逐村民組巡回演出,還經常參加全縣組織的文藝演出,每次都獲得了好節目獎。
結合農村特色及農民特點,宋莊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村民自治章程,明確了農民權利及義務,讓群眾在享受黨的惠農政策的同時,進一步規范自己的行為;黨支部還整理出了一套完整的農民文明用語,改變過去那種出口臟話的農民形象;定期開展評選“十星級文明農戶”、“道德規范進萬家”、“好媳婦、好公婆、好丈夫”等系列活動,還建立了紅白理事會、科技服務協會、婦女禁賭會,并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群眾崇尚科學、抵制迷信,促進了良好村風的形成,社區群眾封建迷信、非法宗教活動、賭博等陋習得到了有效遏制。社區出現了“四多四少”變化,即帶頭致富的多了,無所事事的少了;幫助群眾致富的多了,只為自己打算的少了;關心群眾生活的多了,打牌賭博的少了;主動承擔義務的多了,繞著矛盾走的少了,農民的精神風貌明顯好轉。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雙豐收,還推動了宋莊社區計劃生育工作、平安建設、基層黨建等項工作實現了很大轉變。
幾年來,在付常運的帶領下,宋莊村計劃生育工作全部達標、社會治安狀況良好,多年來沒有發生一起治安案件,更沒有發生過刑事案件,沒有發生一起集體上訪案件,為新農村建設創造了穩定的社會環境,讓宋莊村迅速走上一條共同致富奔小康的金光大道,成為全市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顆閃耀的新星。
責任編輯:wq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