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民間一絕:核桃雕刻工藝 圖案千姿百態
摘要: “這小小的桃核,能刻出這么漂亮的
核桃雕刻
“這小小的桃核,能刻出這么漂亮的東西,太神奇了,真是了不起!”
前不久,來自韓國的李英男先生操著一口很不流利的中國話,手里拿著只有指甲蓋大小的桃核,不絕口地連連稱贊。
確實,在這個“老外”看來,真是太神奇了:小小的桃核,竟然能夠刻上十二生肖圖,而且惟妙惟肖。
他當即簽下一個大單子,訂下了50萬枚這樣的小桃核工藝品。
這就是神奇的上蔡桃核雕刻工藝。上述便是韓商李英男先生在上蔡縣東岸鄉桃核雕刻工藝品廠參觀考察時的情景。
其實,不僅是韓國,日本、老撾、柬埔寨、新加坡以及歐美等國家和地區的人們也鐘情于這小小的桃核雕出的工藝品。
桃核雕刻,這種在全國也不多見的民間工藝,被譽為“上蔡民間一絕”。上蔡人,就靠著這種小小的、貌不驚人的桃核,刻出了大名堂。其桃核雕刻工藝,已被河南省政府列入了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你千萬不要輕視這種桃核雕刻工藝,因為它的歷史已經500多年了。
明朝中葉,桃核雕刻工藝品就已經開始出現于民間。那么,人們為什么會想起在這小小的桃核上雕刻呢?上蔡的桃核雕刻工藝又是怎么起源的呢?
在我國民間,自古以來就有以“桃”為吉祥物,用其避邪的傳統。古詩就有“新桃換舊符”之句——就連桃符都被視為可以避邪的吉祥物,那么桃核本身自然更是避邪佳物了。
另外,愛美是人之天性,無論其人是貴是賤,是男是女,只要有條件,總會最大可能地給自己的生活綴上“美”這塊亮晶晶的飾品。
當“桃”這種承載著吉祥如意的民族心理的物品,遇到“美”這種古今中外世界各民族各階層人士普遍都會有的心理需求時,便自然而然地產生了桃核雕刻工藝。
當老百姓愛美的天性、追求吉祥如意的心愿,因遭際貧困的經濟狀況時,他們的目光便轉向那不需要花錢即可實現求吉求美心愿的東西。此時,那在民間俯拾皆是、不需花錢即可輕易得到而又象征著吉祥如意并有著“避邪”示意的桃核,自然而然地成了選材。
于是,人們在那些隨便撿來的桃核上精心地雕刻上花飾,佩戴在身上,既有裝飾功能,又有“避邪”示意。
至清初,上蔡東岸在這方面已初具規模。至清末和民國初年,這兒已經有80多戶人家從事這一行業,同時也涌現劉全喜等一批頗具代表性的桃核雕刻藝人。
至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上蔡東岸已經出現了一些桃核雕刻專業村。柴莊村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該村共有1000多人,家家戶戶從事這項獨具特色的民間工藝制作。
責任編輯:yjh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