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在遂平的傳說
摘要:□臧放秋意濃濃的周末,我騎車來到遂平縣城西部丹霞地貌的紅石崖景區(qū)。爬山途中,飛瀑流峽,紅石峭壁,蝶飛燕舞。令我震撼的是,中華民族的始祖女媧曾經(jīng)在這里煉石補天,繁
□臧放
秋意濃濃的周末,我騎車來到遂平縣城西部丹霞地貌的紅石崖景區(qū)。爬山途中,飛瀑流峽,紅石峭壁,蝶飛燕舞。令我震撼的是,中華民族的始祖女媧曾經(jīng)在這里煉石補天,繁衍生息。
相傳,盤古開天辟地,女媧摶土造人,日月星辰各司其職,子民安居樂業(yè)。共工與顓頊爭帝位,不勝而頭觸不周之山,天柱折,九州裂,天傾西北,地陷東南,洪水泛濫,大火蔓延,人民流離失所。
女媧決心煉石以補蒼天,周游四海,遍涉群山,最后選擇了“汝水之陽”的房地西部山區(qū)。女媧把風姓部落安排在千風躲,帶領子民在紅石崖頂堆巨石為爐,取五色土為料,借太陽神火,歷9天9夜,煉五色巨石3萬多塊,后又歷時9天9夜,用這些五彩石補天。天補好后,缺少支撐四極的柱子。情急之下,女媧只好將神鰲的四足砍下來,支撐四極。之后,天地定位,洪水歸道,烈火熄滅,四海寧靜。
千風躲的東面有兩座小山,老百姓說那是娘娘山,而遂平縣志則稱之為風山,又叫姨娘娘山。山上原有石寨,與千風躲遙遙相望。這里有女媧居住過的娘娘洞、女媧墓、千風寺以及前陽風寺和后陽風寺等遺跡。
千風寺后面的山坡上,有大風井和小風井。風井與地面落差大約10米,長年奔涌不息,飛瀑濺玉,合流于千風寺前,被稱為娘娘河。大風井和小風井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當年,女媧在此洗衣,用棒槌捶衣服,一不小心搗出一大一小兩條清流,就是大風井和小風井。
在遂平民間,一些習俗與女媧有關,其中扎“掃天娘娘”較為獨特。每逢陰雨連綿,莊稼被淹,無放晴跡象時,很多人會扎“掃天娘娘”祈晴。人們把“掃天娘娘”掛在門上,口中念念有詞:“一掃風住,二掃雨停,三掃日出,四掃太平。”
有人說,遂平的小孩子戴風帽穿披風的習俗也與女媧有關。風帽要虎頭的,披風要紅色的。民謠曰“不刮風,戴風帽”,其目的是為了辟邪保平安。可能這種愿望是天下民眾共有的,遂平周邊縣市也有這種戴風帽穿披風的習俗。
還有一個傳說,就是鏊子烙饃的民間習俗。鏊子,近似現(xiàn)在的平底鍋,但沒有鍋沿,不能盛水。遂平人認為用鏊子烙饃和女媧“煉石補天”有關。女媧補天時,斬鰲的四足支撐四極,完工后,女媧感念神鰲的無私奉獻,就照鰲殼的樣子做成了炊具鏊子。從此,鏊子成為民間普遍使用的炊具。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血脈靈魂,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家園。在原始部落生活的遺址前,我仿佛看到女媧帶領先民在這里漁獵農(nóng)耕的場景。
責任編輯:fl
(原標題:駐馬店網(wǎng))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駐馬店網(wǎng)”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wǎng)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nèi)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wǎng)”。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wǎng)應有權益,否則,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yè)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yè)(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wǎng))”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wǎng)站、團體從本網(wǎng)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wǎng)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fā)現(xiàn)本網(wǎng)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chǎn)權的作品,請與我們?nèi)〉寐?lián)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