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中生李
摘要: 杜 平間一歲余,張助遠出來還,見之驚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種耳。”因就斫之。——晉·干寶《搜神記》成語“桑中生李”出自晉代干寶《搜神記》。干寶(286-336),字令
杜 平
間一歲余,張助遠出來還,見之驚云:“此有何神,乃我所種耳。”因就斫之。
——晉·干寶《搜神記》
成語“桑中生李”出自晉代干寶《搜神記》。干寶(286-336),字令升,東晉新蔡(今河南省新蔡縣)人,是我國志怪小說的鼻祖。
這個故事是《搜神記》當中的一篇,講的是:南頓有個叫張助的人,在田里種莊稼時發現一顆李子的核,本想拿走,回頭看見空心的桑樹洞里有泥土,就把李核種在那里,用剩下的水澆了一些。后來,有人看見桑樹中又長出李樹來,對此感到十分驚奇,就互相傳說開來。
正好有個眼睛患有小毛病的人,在李樹下休息,向李樹禱告說:“李樹、李樹,您如果能讓我的眼睛變好,我就把小豬獻給您。”沒想到過了幾天這個人的眼疾果然好了。這件事不久便被人傳言開來,李樹因為能使瞎了的人可以看見,所以遠近聞名。而遠近的人聽到這消息都很轟動,那樹下常有數千輛馬車,大家紛紛前來敬祭,酒肉很多,綿綿不斷。
時隔一年,張助出遠門回來,看見這景象十分驚詫,說:“這哪有什么神仙?這是我種的李樹啊。”于是砍掉了它。
本文借桑中生李的故事,批評了那些人云亦云者。告誡我們不應該不加思考就盲目相信自己的見聞,從而告訴人們做什么事都不能盲目相信眼前所見。
成語“桑中生李”由此而出。
責任編輯:wind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