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鄉愁
摘要:□姚國祿(正陽縣)許多年以前,當我背著簡單的行囊,第一次離開家鄉與親人,離開那片生于斯長于斯的故土,我知道,我行囊里已經背負那漸行漸遠的鄉愁。母親站在村口那不舍的
□姚國祿(正陽縣)
許多年以前,當我背著簡單的行囊,第一次離開家鄉與親人,離開那片生于斯長于斯的故土,我知道,我行囊里已經背負那漸行漸遠的鄉愁。母親站在村口那不舍的目光,至今清晰地留在我的記憶里。我不知道一個漂泊者的心里裝了多少鄉愁,但我知道那一縷縷鄉愁的背后傾注了多少酸楚。
記得我離開家鄉那年,村口的大槐樹上開滿了潔白的槐花。父親站在大槐樹下,深情地望著田野里茂盛的莊稼,似乎對我這個即將遠行的兒子有許多話要說。我知道,父親一向不善言辭,雖然他沒有那么多語重心長的話對我講,但我此刻卻能讀懂父親那顆善良的舐犢之心。我站在家鄉通往城市的那個小站,望著身后那熟悉的田野和村莊,還有村口那口祖祖輩輩飲水的老井以及老井旁早已被歲月剝蝕得光滑圓潤的石磨,心里充滿了酸楚。
離開家鄉以后的幾年里,每到清明節,還有端午節、中秋節,我都會回到親人的身邊。那時候,父親的身體還很硬朗,體弱多病的母親還能在田間勞作。父親時常在信中告訴我家鄉豐收的喜訊,告訴我村莊里發生的故事。我的心被村莊里那些鮮活的故事感動著。
后來,我在城市居住下來。在喧鬧和浮躁的都市里,我慢慢忘記了家鄉和田野,忘記了親人和朋友,但我心里總有一種莫名的失落與悵然。多年后的一個清明節,當我再次踏上家鄉的土地,早已看不到村莊昔日的模樣。村民們都從村莊里搬了出來,住進寬敞明亮的樓房。村莊里,偶爾看見幾位風燭殘年的留守老人,在老屋的門前懶懶地曬著太陽,臉上露出木然的神情。過去郁郁蔥蔥的村莊,樹木被砍伐一空,村莊里再也聽不到小鳥的叫聲,聞不到雞鳴犬吠,記憶里的村莊成了一片廢墟。
走過一片靜謐的麥田,我來到母親的墳前。母親的墳上長滿了荒草,那些剛剛泛綠的小草在春風里輕輕地搖擺,好像母親在向我打招呼。我的心被一種深深的愧疚折磨著。九泉之下的母親再也聽不到我的呼喚了。站在母親的墳前,我想起了余光中先生那首著名的《鄉愁》:“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是啊,母親長眠于家鄉,我和她陰陽兩隔,只能在夢里相見了。
一個游子,無論他走多遠,他的心里一定會裝滿對故鄉與親人的思念之情。那種骨子里與生俱來的思念,必將化作濃濃的鄉愁,伴你走遍天涯海角。
責任編輯:wc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