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南麥草畫:“點草成金”的民間文化瑰寶
摘要:根植于農民畫的藝術創新 汝南麥草畫是在汝南王橋農民畫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王橋農民畫發源于汝南縣羅店鎮,羅店鎮的前身是王橋人民公社。自古以來,這里就是一片民間藝
根植于農民畫的藝術創新
汝南麥草畫是在汝南王橋農民畫的基礎上發展演變而來的。王橋農民畫發源于汝南縣羅店鎮,羅店鎮的前身是王橋人民公社。自古以來,這里就是一片民間藝術繁衍的沃土,很多農民忙時種田,農閑為藝,繪畫、說書、唱戲、曲藝等民間藝術得到繁榮發展。王橋農民畫起源于明清,在歷史的發展中不斷傳承發展,據說是由民間藝人解由仁傳承至今,已經有300年歷史。
解由仁生于1641年,少讀私塾,喜愛繪畫、碑刻,經常出入廟宇殿堂,對壁畫、廟畫頗有研究。他創作的農民畫主要以民間故事和傳說、民間風俗和農村的生活為題材。后來,解、李、薛三家結親,解元慶、李鴻運、薛國友跟隨解由仁的兒子解東望學習民間繪畫,以解氏為代表的農民畫在當地逐漸發展起來并世代相傳,這就是王橋農民畫的前身。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文革”時期,因為政治思想和文化教育宣傳的需要,王橋人民公社部分有繪畫基礎的農民開始創作以當時農村風土人情、人物形象和常見的農村動植物為主要題材,反映農村現實生活和農民群眾切身感受的農民畫作品。這些農民畫立意簡單,線條單純,著筆輕快,質樸純真,表現了勞動人民的勞動場景和豐收后的喜悅心情。當地農民群眾創作農民畫的熱情引起了時任王橋人民公社黨委書記冀世清的重視。為了繁榮發展當地的農民畫,1971年1月,王橋人民公社黨委組織開辦了第一期王橋農民畫學習班,聘請解振乾、李學普、薛明亮等為教師,教農民群眾學習農民畫技藝和創作。1972年,王橋人民公社創辦了王橋農民畫學校,農民畫創作很快在全鄉普及。1974年春,在河南省美術界有關專家的支持下,王橋人民公社辦起了河南省第一所農民美術學校,為農民畫創作培育了一批優秀的人才,大幅度提升了王橋農民畫創作的藝術水平,農民畫作品在海內外展出時屢屢獲獎。1993年,經河南省文化廳批準,汝南縣創辦了全國首家農民畫院——河南王橋農民畫院。畫院擁有國家級書畫協會會員36人、省級會員58人。1996年,羅店鄉被文化部命名為“民間藝術之鄉”。2006年,汝南農民畫入選為河南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上世紀80年代初,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后,農村經濟發展步入了新的階段,農村政治經濟形勢發生了巨大變化,農民群眾投入生產勞動的積極性空前高漲,許多農民畫家紛紛放下畫筆、拿起鋤頭,耕種自己的責任田。農民群眾創作農民畫的積極性和投入的精力受到很大影響,王橋農民畫的創作走入低谷。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不甘心農民畫走向衰落的農民畫家及時解放思想、更新觀念,把農民畫這一特色文化藝術形式與市場經濟發展緊密聯系起來,探索一條“以文養文、多業助文”推進農民畫繁榮的發展之路。
1993年,以袁寶華為代表的一批羅店農民畫家在王橋農民畫的基礎上,以麥秸稈為主要原材料,大膽吸收國畫、剪紙、烙畫等藝術表現手法,運用現代科技手段,以精湛的制作工藝研發出了風格獨特、形神兼備的民間工藝珍品——麥草畫,成為可與汴繡、蘇繡媲美的中國民間藝術瑰寶。
民間藝術與新興產業的融合
1993年,以袁寶華為代表的這批農民畫家在羅店鄉黨委、鄉政府的支持下,籌資70多萬元,成立天中麥草工藝品有限公司。在引進高科技生產工藝的基礎上,該公司公開在全鄉招聘300多名文化素質高、心靈手巧的青年農民從事麥草畫生產制作。麥草畫是用小麥的秸稈為原材料,通過蒸、熨、燙、烙、刮、貼、剪、粘等十幾道工序手工制作而成,作品古樸典雅、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立體感強,具有高雅的品味、靈動的神韻,被譽為“中華一絕,民間瑰寶”。
麥草畫俏銷使昔日的廢棄物麥秸稈變得金貴起來。當地許多農戶放棄聯合收割機收割,自己動手收割,把最好的麥秸挑揀出來賣給麥草畫公司。
“中原大地盛產小麥,巨大的麥秸稈資源價值之低簡直可以忽略不計,一捆捆麥秸稈以前只能喂牛或焚燒,但經過農民藝術家的精巧制作,就可以搖身變為美輪美奐的麥草畫,一幅畫價值飆升到上千元人民幣!”人們對麥草畫橫空出世給予很高的贊譽。
袁寶華的女兒袁月英是當地麥草畫生產新的領軍人物。她從小受父親的影響,從19歲就開始在天中麥草畫有限公司學習繪畫、制作,很快成為天中麥草工藝品有限公司的技術骨干。她以汝南縣梁祝文化為素材,制作了一幅幅精美絕倫的梁祝愛情等系列作品,曾榮獲河南省第三屆民間工藝美術博覽會一等獎、中國專利博覽會金獎。2003年,袁月英成立了自己的麥草畫藝術研究院,在繼承和發揚祖傳民間工藝的基礎上,勇于探索,大膽創新,開發出麥草畫花瓶、麥草畫藝術珍品、麥草畫工藝口杯等深受市場歡迎的品種。目前,袁月英麥草畫藝術研究院擁有資深研究員8人、專業技術人才56人。
作為一種新興的藝術形式和文化產品,汝南麥草畫以其構思新穎、造型逼真、做工精細、自然古樸、高貴典雅等特點,深受國內外市場的青睞,產品一直供不應求。近20年間,天中麥草畫經過6次更新換代,開發出了花鳥、山水、人物、歷史名畫等6大系列200多個品種,暢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日臻成熟的民間藝術瑰寶
一幅幅如浮雕般的麥草畫,亭亭玉立的麥草畫屏風,如國畫般可以卷收自如的卷軸麥草畫,還有光滑細膩、溫潤如玉的陶瓷麥草畫工藝瓶,走進河南省汝南縣羅店鎮,這樣精致獨特、充滿藝術韻味的麥草畫作品比比皆是。近年來,汝南麥草畫隨著產業的發展壯大,正日臻成熟。
天中麥草工藝品有限公司是汝南麥草畫產業發展最早的文化企業,以袁寶華為代表的一批農民畫家以王橋農民畫為基礎,生產創作出了第一批麥草畫。袁月英的麥草畫藝術研究院和天中禮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如今,該公司年創產值500多萬元,安排農村富余勞動力500多人,成為當地麥草畫生產的主要企業。
今年40多歲的趙俊明、張冬夫婦是羅店鎮羅西村人,也是從天中麥草畫工藝品有限公司走出來的技術骨干。1998年,他們成立了明振麥草畫工藝品廠,產品暢銷海內外,年創產值200多萬元。2011年7月,他們在北京與《心靈雞湯》作者、美國億萬富翁馬克漢森簽訂了長期合作協議,按照訂單為其制作。張冬說:“他們為馬克漢森制作了160幅自由女神麥草畫很快銷售一空。”
汝南一笑堂工藝品有限公司是當地生產麥草畫的知名企業,已從2005年建廠時的十幾人十多臺機器發展至現在擁有固定資產3000多萬元、年產值4000多萬元的規模。該公司科研人員開發的琺瑯彩釉陶瓷藝術瓶以景德鎮最著名的青花、粉彩瓷畫面為依托,配以相應的琺瑯彩釉畫,使之更加豪華典雅,色彩豐富飽滿,具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力和超凡視覺沖擊力,并具有絕色環保、便于久藏等特點,在2011年10月第六屆中國民間工藝品博覽會中榮獲金獎。
據了解,目前,該縣規模較大的麥草畫加工廠有10多家,加工戶1000多戶,年創產值近億元。隨著麥草畫產業的發展壯大,汝南麥草畫藝術的開發和藝術創作步入了可持續發展的軌道。企業以開發創作麥草畫新品種、新工藝為發展動力,麥草畫藝術創造以產業發展為依托,藝術與產業相互促進、相得益彰,不斷推進這一民間藝術瑰寶向著更高的水平健康發展,汝南麥草畫的藝術形式將會進一步繁榮光大。
責任編輯:xmx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