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蜂夫婦的甜蜜事業
摘要:薄新玉說,荊條花期過后,他要帶著蜂箱去湖北。現在他養了150箱蜜蜂,得用兩輛貨車拉。養蜂人都是逐花而居的,哪里開了適于釀蜜的花,他就把蜂箱帶到哪里。
□晚報記者 石新宇 于河偉/文 侯 飛/圖
薄新玉說,荊條花期過后,他要帶著蜂箱去湖北。現在他養了150箱蜜蜂,得用兩輛貨車拉。養蜂人都是逐花而居的,哪里開了適于釀蜜的花,他就把蜂箱帶到哪里。
“現在這個季節出荊條蜜,這種蜜是蜂蜜中質量最好的。”前天上午,天氣晴好,薄新玉一邊搖動打蜜桶的搖把,一邊高興地說,“這段時間雨水少,正趕上荊條花開,對蜜蜂采花粉很有利。你看這蜂巢,蜂蜜都滿了。”
薄新玉是確山縣任店鎮薄莊村人,今年46歲,養蜂已近30年。他的家在天目山深處,山上到處是洋槐樹、夏枯草、野荊條,鄉親們還有種植油菜的傳統,這些植物的花粉都是釀蜜的上好原料。鄉親們大都會養蜂,薄新玉的父親就是養蜂的好手。八九歲的時候,薄新玉就開始幫助父親養蜂,那時候家里很窮,蜂蜜是他認為最甜的食品。高中畢業后,父親把一些蜂箱交給他,他開始獨立養蜂。
前天上午,記者采訪路過薄莊村時,薄新玉和妻子陳銀正在取蜂蜜。夫婦二人都戴著有面紗的帽子,這是為了防止被蜜蜂蟄。薄新玉把一個蜂箱的蓋子打開,雙手慢慢拿出一個蜂巢,蜂巢像長方體的模具,上面全是蜜蜂。看到蜂蜜已滿,有些地方的蜂蜜已溢出來凝固成白色,薄新玉輕輕抖動蜂巢,使蜜蜂從蜂巢上掉落,然后他用一把毛刷子輕輕把剩下的蜜蜂掃掉。在一旁等待的妻子陳銀接過蜂巢,用一把長刀割去突出的蜂蜜,然后把蜂巢放入打蜜桶內,再將蜂蜜搖出來。
薄新玉說,這些年來,他們夫婦到過湖北、陜西、山西、河北、北京等地。云南也是蜜蜂采花粉釀蜜的好地方,他打算今年秋天去云南。養蜂是個辛苦的差事,但也有很多樂趣。無花粉可采的時候,他得用白糖來喂蜜蜂,平時還得注意別讓一個蜂箱里出現兩個蜂王,因為那樣的話蜜蜂就會鬧分裂。讓薄新玉感到驕傲的是,他養了這么多年蜜蜂,從來沒有出現過蜜蜂鬧分裂的現象。
薄新玉共養了150箱蜜蜂,150箱蜜蜂一年能為他們夫婦帶來多少收入?薄新玉笑著說:“沒多少,不賠就不錯了。”薄新玉說,他有兩個孩子,女兒已經出嫁,兒子在學駕駛,家中沒什么負擔。他打出的蜂蜜,絕對純正不摻假,只要大家喜歡吃他的蜂蜜,他就滿足了。
責任編輯:wc
(原標題:駐馬店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