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轉”活土地“流”出金
摘要: 土地向大戶流轉 農業向產業邁進上蔡:“轉”活土地“流”出金 本報訊 (記者 王 承 楊見博 通訊員 董愛國) 眼瞅著剛種下的麥子吐出一絲新綠,上蔡縣楊集鎮種糧大戶鄺建國心里美滋滋的。今夏,鄺建國種植480畝
土地向大戶流轉 農業向產業邁進
上蔡:“轉”活土地“流”出金
本報訊 (記者 王 承 楊見博 通訊員 董愛國) 眼瞅著剛種下的麥子吐出一絲新綠,上蔡縣楊集鎮種糧大戶鄺建國心里美滋滋的。今夏,鄺建國種植480畝優質小麥喜獲豐收,畝產達到了500公斤,除去投入,凈收益20多萬元。嘗到甜頭的鄺建國秋收后又在轉包的土地上種上了優質麥,穩穩當當地做起了一名“農場主”。“土地流轉‘轉’活了土地,為俺找到了致富路!”鄺建國高興地告訴筆者。
和鄺建國一樣,依靠土地轉包,上蔡縣許多農民把金燦燦的糧食變成了白花花的“金銀”,土地轉包正成為當地農民致富的新模式。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縣共流轉耕地30多萬畝, 涉及農戶5萬多戶,涌現10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152戶、20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57戶、300畝以上花木大戶30多戶、百畝林果大戶近千戶 ,戶均年收入10多萬元,農民自發成立的各類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到200多家,有力推動了農業、農村經濟的繁榮和發展。
國家扶貧開發重點扶持縣上蔡縣有139萬人、159萬畝耕地。自上世紀70年代初,沿海“打工熱”使當地一些農民紛紛棄地外出務工,一批懂技術、會經營的農民瞄準這一“商機”,悄然興起土地轉包經營。為實現土地合法有序流轉,該縣積極探索土地流轉工作機制,建立了土地流轉服務中心,形成了縣、鄉、村三級聯動服務網絡,監督土地流轉履行情況,確保農民土地流轉效益。該縣還創新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辦法,采取出租、轉包、互換、轉讓、入股等方式對土地進行合理流轉,為農民增收、推動農業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五龍鄉五龍村通過互換、租賃的形式,流轉土地2000多畝,使全村從最初的零星種煙發展到目前的規模化煙葉種植。目前,該村共種植煙葉3000多畝,還成立了煙葉種植合作社,煙葉種植走上了產業化軌道。
和店鄉六肖村種植花木已有30多年歷史。該村采取土地作價、技術出讓、投資入股的形式,成立了花木生產合作社,流轉土地5000畝,成為遠近聞名的花木種植專業村。在六肖村的帶動下,目前,該鄉共發展花木2.6萬畝,其中百畝以上的花木大戶有100多戶。六肖村村民張楊六憑著手中轉包的5600畝花木基地,成為遠近聞名的“花木大王”。他經營的雪松、女貞、玉蘭等上百個花木品種,暢銷全國各地,成為北京奧運場館綠化首選苗木。
土地向經營大戶集中, 農業向產業邁進。在土地流轉等新機制的帶動下,一些民營企業紛紛投資農業。如今,全縣已有20多家農字號龍頭企業通過土地流轉建立自屬基地2萬多畝,發展合同基地2.5萬畝,直接參與流轉或引導流轉土地5萬畝,實現了企業、農戶雙雙受益的目標。
責任編輯:wind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