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店鄉黃姜文化品牌催生農業經濟新模式
摘要: 記者 程 揚 通訊員 劉新長 邵店黃姜文化源遠流長“早吃三片姜,賽過人參湯;晚食一片姜,好比服砒霜。”“家備一塊姜,小病不用慌。”“太公貼上姜片符,兵士退疫壯如虎。”“漆雕捧上黃姜湯,夫子沉疴一掃光
記者 程 揚 通訊員 劉新長
邵店黃姜文化源遠流長
“早吃三片姜,賽過人參湯;晚食一片姜,好比服砒霜。”“家備一塊姜,小病不用慌。”“太公貼上姜片符,兵士退疫壯如虎。”“漆雕捧上黃姜湯,夫子沉疴一掃光。”這些傳誦在上蔡民間的諺語,是與邵店黃姜相符的文化遺產。姜太公即姜子牙,傳說曾佐周武王伐紂,屯兵于上蔡縣邵店休整時,軍中遍染時疫,死亡無數,邵店人獻仙草湯遍飲周兵,瘟疫頓止。此后,姜子牙每以仙草湯治療病人,多見奇效,又因姜湯芳香鮮美,沁人肺腑,太公遂命仙草名為“疆”。后人因紀念姜太公之功,遂改名為“姜”。《上蔡縣志》載,邵店有每逢大事必請姜太公、貼姜片、熬姜湯的民俗活動。漆雕即漆雕開。孔門七十二賢,蔡居其六,漆雕開為其六賢人之一。據傳,孔子曾寓蔡三年,收門徒數百。孔子偶染重疾,沉臥數月,漆雕氏連進姜湯,一日數次,孔子方才痊愈。
邵店古代生姜貿易興隆,名聲遠播,尤以清朝同治、光緒年間最負盛名。邵店姜販遍布周邊數百里,成為黃淮平原上土產黃姜的集散地和中心產區。中華民國年間,邵店曾建姜汁加工廠,至今舊址猶存。20世紀80年代初,邵店鄉辦姜片加工廠,產品曾出口到日本、新加坡、韓國等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上述可鑒,邵店作為黃姜產地歷史悠久,是盛產黃姜的熱土,也是銷售黃姜的熱土,更是黃姜文化的發源地。
邵店農民借助黃姜銷售長見識
黃姜本性亦藥亦食,常用于生活作料和藥用配料(中藥引子),已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上蔡有“無姜不成飯”之說。黃姜栽培的擇地性很強,技術性也較高,黃姜產品的附加值高,始終居于其他農產品價格的高端,加上銷路廣、銷量大,一直以來,黃姜就成為邵店農民創家業的經濟項目。改革開放為邵店鄉的姜農們提供了發展黃姜、致富家庭的政治社會環境。他們在現代科技的引導下,把黃姜的質量和產量逐年提升,種植面積也不斷擴大,形成了至目前黃姜種植面積8000多畝,畝產量3000公斤的高產優質黃姜生產基地。
如今,邵店人通過“汁濃味厚、辛辣耐煮”且具有調味獨特的邵店土產黃姜,走街串巷,甚至越州過府,口誦著“晚吃蘿卜早食姜,不勞醫生開藥方”的順口溜,四處兜售,深受消費者的喜愛。他們所到之處,既獲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也讓自己增長了見識,拓展了眼界,并把黃姜品牌越叫越響。同時,他們也推廣了黃姜文化。
土地規模流轉,推動黃姜產業興旺
近年,邵店鄉黨委書記呂志良、鄉長宋海波作為邵店鄉的帶頭人,帶領廣大黨員干部群眾,極力張揚黃姜文化名片,大打邵店黃姜品牌,以政府的推力促進黃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在黃姜生產銷售上著力引導,逐步完善經營體制,實施規范化生產,并在幫助群眾拓展黃姜銷售渠道上正確引導,提供各種信息。經過積極運作,邵店鄉于2007年12月為邵店黃姜爭得了“河南省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的榮譽,并同時獲得了省農業廳頒發的“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證書”。2008年6月,國家農業部推選并批準邵店黃姜自2008年7月至2011年7月準予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志,并頒發了無公害農產品證書。
人們隨著對黃姜產品的消費需求與日俱增,也對黃姜的質量有著新的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加之物質生活的日益豐富多彩,黃姜加工產品的消費需求和向往也對邵店鄉黨委、鄉政府提出了新的課題。傳統的姜汁加工和姜片加工產品的銷路由于種種原因出現了斷層。該鄉把黃姜深加工作為招商引資項目極力向外地推介的基礎上,不斷聘請專家進行科學研制和企業論證,在去年與天方藥業集團簽約了合作生產原創姜汁系列飲料的意向后,今年又完善了合作方案。與此同時,邵店鄉把黃姜作為本鄉的名片進行形象設計和張揚。預見不久的明天,邵店黃姜將以生產銷售加工一條龍的產業鏈,讓邵店農民成為現代農業產業化的新型產業工人。屆時,邵店黃姜將成為響當當的世界級名片,為邵店乃至上蔡特色產業充實著新的內涵,也將成為屹立于上蔡縣域經濟之林的一座豐碑。
黃姜產業帶動農業經濟多元化
邵店鄉高李村,有一處種植規模達700畝的韭菜種植園。這是當地的經濟能人借助土地流轉政策,并在當地群眾主動出租責任田的形勢下,由鄉黨委、鄉政府積極組織的轉包土地效應。種植戶與鄭州豐園無公害蔬菜有限公司簽約了購銷訂單后,韭菜年收割量達400噸。他們在去年已還清了土地租賃費和種植投資本金的基礎上,今年獲得了凈收入百萬元的利潤。正如呂志良所說的,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關于鼓勵土地合理流轉的政策,正是民意所指,民心所向,民生所愿。邵店鄉幾乎每個村都有特色種植養殖項目,而且越來規模越大,生產越來越有序,黃姜產業的發展將帶來一場新的土地革命。
責任編輯:wind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