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農家新民謠演繹農村新氣象
摘要: 今非昔比變化大 只言片語道心聲上蔡農家新民謠演繹農村新氣象 本報訊 (通訊員 肖消雨) “村村通上水泥路,家家都是沼氣戶;超市就在俺門口,購物方便又舒服。”“獨生子女雙女戶,人到六十有補助;生女不
今非昔比變化大 只言片語道心聲
上蔡農家新民謠演繹農村新氣象
本報訊 (通訊員 肖消雨) “村村通上水泥路,家家都是沼氣戶;超市就在俺門口,購物方便又舒服。”“獨生子女雙女戶,人到六十有補助;生女不比生男賴,托老中心很自在。”“不交學雜書本費,住校還補生活費;農村孩子喜洋洋,爭做國家好棟梁。”眼下,在上蔡縣農村廣泛流傳著一些語言樸實又鮮活生動的新民謠。這些民謠既表達了廣大農民對黨和國家惠農政策的由衷夸贊,又折射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帶來的新氣象,令人耳目一新。
在新農村建設中,上蔡縣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實施了農村公路“村村通”、沼氣入戶、農業綜合開發、敬老院建設、新型合作醫療等“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高質量完成了351.3公里的“村村通”建設任務,實現了全縣所有行政村通水泥(油)路的目標;投資3043萬元改擴建敬老院2147間,提前3年超額完成了農村五保對象集中供養60%的省定目標;圍繞建設糧食生產核心區、打造高標準基本農田、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目標,圓滿完成了農業綜合開發任務,受到國家、省、市的充分肯定和廣大群眾的一致好評。同時,針對農民“求知、求富、求樂、求美”的新追求,深入開展了以政策法規進村、道德規范進村、科技文化進村,爭做新型農民、爭當文明農戶、爭創文明新村為主要內容的農村精神文明創建“三進三爭”活動,把“富口袋”與“富腦袋”一起抓,倡導文明風尚,培育新型農民,構建和諧鄉村。一系列“民心工程”的落實,使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巨大變化,極大激發了廣大群眾對新農村建設的熱愛和對黨委、政府的贊美之情,紛紛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心聲,于是就涌現大量讓人產生共鳴的新民謠。
筆者在采訪中發現這些新民謠大致分為三類:一是贊頌政策好。如:“黨的政策真是好,各項稅費全取消,種糧購機有補貼,咱們種地熱情高。”“少有教,老有靠,中有保,病有報。種田不彎腰(機械化),通信不用跑(信息化),吃水不用挑(自來水)。”二是歌唱新生活。“不見炊煙起,只聞飯菜香;養豬無糞便,照明不用電。”三是弘揚新風尚。“講文明,懂禮貌;濟貧困,主公道;遇矛盾,不爭吵;靠組織,找民調;遇壞人,敢斗爭;有線索,立舉報。”“不進廟門進校門,不進賭場進工廠。”
新民謠點綴新生活,新生活萌生新希望。在大連務工、有3年沒回老家的上蔡縣黨店鎮小翟村村民羅士軍在網上看到反映家鄉變化的新民謠后,感嘆地說:“沒想到家鄉變化這么大,今年春節我一定回去看一看。如果真是這么好的話,我就扎根家鄉創業發展!”
責任編輯:wind
(原標題:駐馬店日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