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蔡縣楊集鎮興起新攀比風
摘要: 你捐資修路 我扶危濟困上蔡縣楊集鎮興起新攀比風晚報記者 劉榮亞 戚 飛 本報訊 昨天上午,上蔡縣楊集鎮戚老村與村外公路相連的近1公里道路竣工投用,困擾村民多年的出行難問題徹底解決。出資修路的
你捐資修路 我扶危濟困
上蔡縣楊集鎮興起新攀比風
晚報記者 劉榮亞 戚 飛
本報訊 昨天上午,上蔡縣楊集鎮戚老村與村外公路相連的近1公里道路竣工投用,困擾村民多年的出行難問題徹底解決。出資修路的是該村村民戚休良、戚精輝父子。當天,戚休良父子還為本村20戶貧困村民分別送去一件水果和100元現金。戚休良說:“致富不忘鄉鄰,鎮上很多人都這樣做了,俺爺兒倆也不能落后?!?/SPAN>
近年來,上蔡縣楊集鎮致富農民中流行起捐資修路、扶危濟困的新風尚。他們比的不是誰家的樓房蓋得漂亮,而是誰為村民作的貢獻大。
1989年,楊集鎮小戚村村民戚朗捐資10000余元,在家鄉辦起一家敬老院,民政部獎勵他6萬元現金,而戚朗把這6萬元錢也捐給了敬老院。在他的影響下,經營文化用品致富的中呂村村民李永華先后捐款20多萬元修建村中的道路,并出資1萬多元為敬老院購買健身器材。小付營村村民鄭新文、鄭中山每人捐款5萬元修建了“村內通”道路后,又與村民權書海一起捐款6萬元,建設了村里的“人畜安全飲水”工程。在南非經商的馬橋村村民李金山、在山西省太原市經商的高岳村村民朱富偉,也分別捐款6萬元修建村內道路。今年春節前,在天津經商的小戚村村民戚鵬返鄉后,聽說其弟戚海從2003年起,每年都給村里的22名五保老人和孤兒每人送200元錢后,當即為村里的貧困戶捐款10000元。
據不完全統計,近10年來,楊集鎮有萬余名農民走出家門經商,不少人發家致富。致富后,他們造福鄉里,捐資修建文化大院19個、修路49.6公里、幫助困難群眾2000多人,累計捐款500多萬元。
責任編輯:wind
(原標題:天中晚報)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