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興鄉農民巧覓市場商機
摘要: 打“鮮”字牌 賣“稀”字貨 做“早”字文章常興鄉農民巧覓市場商機 本報訊 (記者 萬青峰 通訊員 楊明華)8月5日一大早,汝南縣常興鄉農貿市場,來自西王莊村農民王雪
打“鮮”字牌 賣“稀”字貨 做“早”字文章
常興鄉農民巧覓市場商機
本報訊 (記者 萬青峰 通訊員 楊明華)
打“鮮”字牌。近年來,在一些大城市,吃新鮮、吃時尚、吃健康已經成為市民的新理念,特別是尚未完全成熟的鮮花生、鮮毛豆等新鮮農產品受到市民的追捧,這一新的市場需求給農民帶來了無限商機,廣大農民把目光緊緊盯住城里人的餐桌和飯碗之外,該鄉部分農民學會了精打細算,柏丈屯村的村民施國順就是其中之一。他從2009年春天開始,在自家承包的田地種了2畝早春玉米。不到6月底,僅賣玉米棒就收入5000多元,比原來種植油料作物增收的空間要大得多。嘗到了甜頭的施國順對農業科技情有獨鐘,去年他種植早春花生、大豆5畝,每天都有新鮮的早春農產品供應城鄉市場。對此,鄉黨委、鄉政府積極引導群眾打“鮮”字牌,合理調整種植結構,增加收入。今年,全鄉早春莊稼的種植面積已經超過了3.6萬畝。
賣“稀”字貨。常興鄉地處薄山湖南灌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自然環境非常適宜小雜糧的生長。近年來,該鄉依托獨特的天然優勢,先后引進了7個小雜糧優質品種,采取多種措施引導農戶大力發展谷類、豆類、薯類等小雜糧種植加工。同時,加強對農戶的種植、管理、加工技術的指導培訓,有力地保證了小雜糧產品品質。該鄉還引入“公司+農戶”市場運營機制和經營管理模式,引導農民抱團闖市場。截至目前,該鄉已建成25個小雜糧生產基地,發展大規模小雜糧加工企業2家,產品有“窩窩頭”、紅薯干、粉條等五大類10多個品種,年產值3000多萬元。
做“早”字文章。近年來,常興鄉大力倡導“時差農業”,推行“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晚我早、人少我多、人多我反季節”的種養模式,注重在改變傳統農時上下工夫,打好時間差,大力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蔬菜、瓜果等經濟作物,以早成熟、早上市的優勢,搶占市場空當,唱活特色增收戲。同時,該鄉還注重在“晚人一步”上做文章,推廣種植秋延遲蔬菜、夏秋晚熟瓜果,使其比依照傳統農時種植的作物效益高出一倍以上。截至目前,該鄉“時差農業”種植面積已超過萬畝,1000多農戶從中受益,畝均效益突破3000多元,比普通模式種植效益提高一倍以上。
責任編輯:wind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