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經濟”鼓起了汝南農民“錢袋子”
摘要: 本報訊 (記者 劉仁忠 王 峰)近來,汝南縣鼓勵農民緊盯市場需求,充分利用本地優勢,有針對性地務工、做生意,引導農民因地制宜搞起了“圍城經濟”,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種養圍著餐
本報訊 (記者 劉仁忠 王 峰)近來,汝南縣鼓勵農民緊盯市場需求,充分利用本地優勢,有針對性地務工、做生意,引導農民因地制宜搞起了“圍城經濟”,鼓起了農民的“錢袋子”。
種養圍著餐桌轉。盯住城里人的口味,研究他們喜歡吃啥,了解每個季節的需求,然后農民們就去種啥、養啥,城市里的餐桌如今成了汝南農民琢磨的對象,新鮮蔬菜、時令瓜果、特種畜禽,這些城里人喜歡的農產品都上了汝南農民種養的“首選菜單”。
汝南縣古塔街道辦事處十里鋪村村民王紅運說:“現在城里人都愛吃無公害菜,我在大棚里種的黃瓜、芹菜、西紅柿可好賣了,一個棚一年就賺了兩萬多。”這只是縣城周圍種植溫棚蔬菜農民的一個縮影。
汝南縣抓住城鄉居民餐桌由“溫飽型”向“營養型”、“品質型”、“綠色型”轉變的細微變化,幫助農民準確分析、把握市場行情,鼓勵農民大力發展名、優、特種養。目前,全縣已引進津優黃瓜、美國無架豆、櫻桃、番茄等20多個適應不同時令的種植品種,使市民的餐桌一年四季不乏“地頭鮮”,菜農年人均增收1800元以上。
服務圍著需求轉。“眼下,我們婦女農閑的時候到城里找點活兒干也能掙不少錢。”汝南縣古塔街道辦事處付樓村村民張紅說。她一個人在城里負責3個家庭的日常清潔工作,月收入1000多元。農村的廣大婦女一改舊觀念,干起了擦玻璃、拖地板、清洗灶具、做護工等家政服務。這是該縣積極引導農民看準城市需求、發展勞務經濟、服務城市的一個縮影。
生意圍著市場轉。“特色餐飲讓我家富了起來。”該縣50多歲的劉毛說。他在縣城開了一家“家常菜館”,專營農家菜和粗糧。他的特色品牌不僅贏得了客源,還掙來了“第一桶金”。在“圍城經濟”的影響下,汝南縣的農民中出現一支“小老板”隊伍,他們拖家帶口紛紛涌入城市,在城里租賃門面開商店、快餐店,搞起出租車和貨運車運營,使出渾身解數開拓出創業致富之路。
該縣農民以創建文明縣城為契機,利用“圍城”資源,做好“圍城經濟”。三橋鄉殷店村村民李杰針對購樓者樓房裝修、裝飾所需材料不同,看準窗簾市場,從武漢購進了高、中、低檔品種齊全的窗簾,擴大經營范圍,今年春季讓他“火”了一把。“圍城經濟”已成為汝南縣農民致富的新經濟,涌現了一批具有鮮明特色的富裕村、富裕戶。
責任編輯:wind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