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山縣:特色農業“鼓”起農民錢袋子
摘要: 記者 王安麗 通訊員 李 璞近年來,確山縣委、縣政府立足本縣實際,面向市場需求,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并重的原則,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的特色經濟
記者 王安麗 通訊員 李 璞
近年來,確山縣委、縣政府立足本縣實際,面向市場需求,堅持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并重的原則,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標,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優質、高產、高效的特色經濟作物,進一步優化種植結構,特色農業“火”了,農民腰包“鼓”了,八大特色農業基地異彩紛呈。
政府帶動,以發展高效農業提升農業工作水平
確山縣地處淺山丘陵區,有著發展蔬菜、食用菌等高效農業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近年來,確山縣委、縣政府把發展高效農業擺在全縣農業工作的突出位置,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不斷調整優化農業結構,大力發展特色蔬菜、食用菌生產,把培植農村優勢產業、提高特色產業水平作為推動全縣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來抓,制定了發展規劃,明確了發展目標,各級各部門齊抓共管、協調配合,形成了領導有力、運轉高效、齊抓共管、職責分明的工作格局。
一是領導重視。確山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經常帶領農業、畜牧、農信社、土地、電力等多家涉農部門負責人,深入鄉鎮蔬菜大棚、養殖小區建設現場,實行現場辦公,實地解決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極大地促進了蔬菜大棚等高效農業的建設速度。各鄉鎮都成立了專門的領導組織,專門負責引導群眾種植,協調解決生產中出現的困難和問題,為農民提供各項服務。二是建立健全考評體系。今年初,確山縣委、縣政府出臺了《“三杯”競賽量化考核獎懲辦法》,把發展溫棚蔬菜等高效農業列入考核體系,制定了操作性強的考評細則,實行每月統計、半年考評、年終總評的辦法,對各鄉鎮高效農業進行綜合考評,獎優罰劣。三是加強督促檢查。去年以來,確山縣委、縣政府組織高效農業現場觀摩活動5次,主要領導現場點評,總結、推廣先進經驗,表彰先進,督促落后,真正調動了廣大干部群眾參與發展高效農業的積極性,形成了縣、鄉、村談特色農業發展、議特色農業發展、一心一意抓特色農業發展的良好氛圍,促進了全縣日光溫室蔬菜和食用菌生產的快速發展。
政策推動,加大資金投入加快高效農業發展
該縣在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的過程中,積極出臺優惠政策,資金上傾斜,確保了高效特色農業快速發展。
解決好發展用地問題。蔬菜溫棚、食用菌生產用地按農業用地管理,納入村鎮建設規劃,對農民建棚用地,鄉、村兩級及時為建棚戶進行統一調配、置換或租賃建棚用地,讓農戶一心一意發展生產;用水、用電執行農業生產水電價;解決好資金問題。農戶每建一座標準日光溫棚或食用菌房,縣、鄉政府幫助協調2萬元貸款,以解決資金短缺問題。同時,縣財政還為農戶進行貼息扶持,除上級財政扶貧貼息貸款以外,縣財政對農戶用于溫棚蔬菜、食用菌、養殖小區等高效農業建設的小額貸款全部實行貼息,減輕農戶負擔。各鄉鎮也都制定了獎勵和扶持政策,如三里河鄉規定,建棚農戶在享受縣里制定的扶持政策的同時,每建一座標準日光溫棚,鄉財政獎勵資金3000元;對溫棚規模集中連片達20個以上的村,每個棚再獎勵村委會500元。 科技聯動,用示范引導提高技術含量 溫棚蔬菜、食用菌種植是集高投入、高科技、高產出、高效益于一體的設施農業,技術水平的高低,事關溫棚蔬菜和食用菌發展的成敗。縣政府圍繞豐富品種、改善品質、增強市場競爭力這一目標,積極推廣一系列新技術、新成果。 在具體工作中,做到“三個統一”。統一標準:在生產過程中,該縣統一進行規劃用地,統一制定建設標準,統一搞好技術服務,全面落實無公害蔬菜、食用菌生產技術規范,嚴格按照技術規程進行用肥用藥,把產、加、銷各個環節納入標準化管理范圍,提高蔬菜和食用菌產品的品質和檔次。統一技術指導:實行全程技術服務。各鄉鎮在發展蔬菜、食用菌生產中,積極聘請專業技術人員,負責從建棚到栽培管理全程技術指導,提高蔬菜、食用菌生產的科技含量。如三里河鄉政府以年薪3.6萬元,從山東臨沂聘請技術專家為廣大棚戶提供技術指導;普會寺、竹溝等鄉鎮從通許縣聘請了6名溫棚蔬菜生產專業人員,負責技術指導。留莊鎮以每月4000元的高薪從福建聘請雙孢菇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指導。這些專業技術人員手把手地向農民傳授技術,為農戶提供全程技術服務,實現了技術與生產的有效對接,提高了蔬菜、食用菌種植的技術含量。同時,該縣與河南農大、省農科院等科研機構建立了協作關系,聘請知名專家作為常年技術顧問,及時提供新品種、新技術。統一技術培訓:在各鄉鎮聘請技術人員對農民開展面對面技術培訓的同時,該縣還積極依托農村黨員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平臺,利用多種形式開展培訓,印發技術資料10多萬份,讓農民足不出戶就能學習掌握現代農村實用技術。 在發展高效農業的過程中,該縣還用典型帶路、示范引導。積極倡導廣大干部參與,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導作用。留莊鎮在發展雙孢菇過程中,鎮、村干部帶頭種菇,機關干部每人示范建設1~2個菇棚,并分包1~2戶菇農,為菇農提供產前、產中、產后服務。目前,全鎮已發展標準化雙孢菇171棚,總投資770多萬元。2006年,普會寺鄉以張營村為試點,由村干部帶著發展了6座溫棚黃瓜,一舉成功,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極大地調動了全鄉群眾發展溫棚黃瓜等高效農業的積極性,形成了很好的輻射帶動任用。普會寺鄉新建標準溫棚120座,建設用地250畝。 宣傳發動,算經濟帳調動群眾積極性 一是宣傳發動。確山縣把發展以溫棚蔬菜、食用菌等為主的特色農業作為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促進新農村建設的重大舉措,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加大宣傳力度,炒熱干部群眾思想。縣、鄉先后組織20余次,共有近千名鄉、村、組黨員干部、群眾代表到山東壽光、河南通許、汝南等市、縣實地參觀考察,解放干部群眾思想。同時,廣泛宣傳外地和本地的成功經驗,注重用身邊的典型教育群眾,提高全縣干部群眾對發展高效農業的認識,調動農民群眾建棚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二是利益驅動。從投資、管理、效益等方面把發展高效農業與傳統農業進行自由對比。讓群眾真正認識到發展高效農業的優越性和可行性,增加群眾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市場帶動,解決農民的后顧之憂 市場興則農業興,市場立則農業立。市場流通與特色農業生產共生共長,互相作用。確山縣委、縣政府堅持一手抓生產,一手抓流通,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先市后場”的原則,初步建成了蔬菜、食用菌市場銷售體系。全縣已建成蔬菜專業批發市場3個,食用菌批發市場2個;新上蔬菜加工生產線1條,年加工能力達2萬噸以上;組建蔬菜、食用菌生產、銷售、貯運等各類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組織36個。采取融資方式,通過市場化運作,組建了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金陽光蔬菜”等多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與農民簽訂收購合同,為農戶提供“一條龍”服務,解除農民的后顧之憂。完善了市場服務體系,提高了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促進蔬菜、食用菌產業化健康發展。 初步形成了具有確山特色的蔬菜、食用菌、中藥材、西瓜和紅薯基地。一是以三里河、普會寺、劉店、留莊、竹溝等鄉鎮為主的蔬菜生產基地,主要栽培品種為黃瓜、辣椒、西紅柿等;蔬菜10萬畝,產量12萬噸,其中大棚450座,占地600畝,溫室850座。二是以竹溝、瓦崗、石滾河、任店、留莊等鄉鎮為主的食用菌生產基地,常年食用菌產量(干鮮混合)1200多噸,其中香菇210噸、黑木耳(干)270噸、蘑菇(鮮)420噸、靈芝300噸。三是以竹溝、瓦崗、石滾河、任店、蟻蜂為主的中藥材生產基地,主要種植夏枯草、半枝蓮、白花蛇草等。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7萬畝,總產量達2500萬公斤,產值上億元。其中,夏枯草種植3.5萬畝、半枝蓮種植1.2萬畝、白花蛇草種植1.5萬畝、其他0.8萬畝,全縣中藥材總產量達2.5萬噸,該縣已成為豫南最大的中藥材種植基地,特別是半枝蓮、白花蛇草,近幾年占據國內市場的50%左右。2007年,確山縣被評定為河南省十大中藥材種植基地。但是,由于該縣缺少中藥材加工龍頭企業的帶動,藥材價格受市場影響大,藥農種藥收入降低,挫傷了藥農的積極性。四是以瓦崗、三里河、任店等鄉鎮為主的西瓜生產基地,全縣西瓜種植面積達5萬多畝,總產量15萬多噸,產值1.5億元,產品遠銷駐馬店、信陽、武漢等地。五是以瓦崗鎮黑風寺、澤溝等村為主的紅薯生產基地,面積達1.3萬多畝,總產量0.6萬噸,產值1200萬元,注冊有“瓦崗牌”商標。目前,正在申報“地理標志產品”。全縣已認證無公害生產基地11個。
責任編輯:wind
(原標題:駐馬店新聞網)
查看心情排行你看到此篇文章的感受是:
版權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駐馬店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駐馬店網”。任何組織、平臺和個人,不得侵犯本網應有權益,否則,一經發現,本網將授權常年法律顧問予以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駐馬店日報報業集團法律顧問單位:上海市匯業(武漢)律師事務所
首席法律顧問:馮程斌律師
2.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個人、媒體、網站、團體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站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否則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3.如果您發現本網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識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